有关俗的成语

带俗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高情迈俗 迈:超过,超逸。
情致高雅脱俗。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唐》:“野逸不群,高情迈俗,张藻之亚也。”
不同流俗 流俗:流行的习俗。
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敦世厉俗 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宋・苏轼《御试制科策》:“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
拘文牵俗 拘:拘束;牵:牵制,束缚。
受到繁文陋俗的束缚。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踟,拘文牵俗,修诵习传,当世取悦云尔哉!”
凡桃俗李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随俗雅化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
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故趋舍同,诽誉在俗;意行钧,穷达在时。”
清旷超俗 指清明旷达,超脱于世俗之外。 南朝・梁・沈约《被褐守山东》:欲一去而不还,怅邹衣之未褫。揖林壑之清旷,事氓俗之纷诡。
矫国革俗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遁世离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俗易风移 易:变换;移:改变。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俗下文字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革风易俗 改变风气和习俗。
违乡负俗 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昔苏季、张仪违乡负俗,尚复招三方以事赵,请六国以尊秦。”
绝尘拔俗 绝尘:冠绝尘世;拔俗:不同凡俗。
超出尘世,不同凡俗。
宋・杨万里《朝请大夫将作少监赵公行状》:“有绝尘拔俗之逸韵,其文尤长于论事。”
愤时嫉俗 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
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十余年来,所交之士皆幽忧失志之士,诵其歌诗,往往愤时嫉俗,多离骚变雅之体。”
俗不堪耐 俗:庸俗;堪:可;耐:忍受。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但这种俗不堪耐的广告对于我也觉得有几份依依欲动的神气了。”
超世绝俗 见“超俗绝世”。 《宣和书谱・送先辈诗》:“及乘兴一寓于挥洒,自然有超世绝俗之态矣。”
耿介拔俗
民情土俗 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清・恽敬《与福子申》:“顺德近接省会,民情土俗,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遗风余俗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汉・贾谊《治安策》:“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随俗为变 俗:风俗。
到什么地方就随什么风俗。
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列传》:“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风移俗改 移:改变。
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晋・李氏《先贤行状》:“迁济阴太守,以德让为政,风移俗改。”
适俗随时 犹言顺应时俗。 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中》:“案绰文虽去彼淫丽,存兹典实,而陷于矫枉过正之失,乖天适俗随时之义。”
俗谚口碑 俗:通俗。
谚:谚语。
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
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问俗问禁 问:打听;俗:风俗;禁:禁忌。
询问风俗和禁忌。
《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相习成俗 习:习惯于。
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
遗风旧俗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调风变俗 犹言移风易俗。 《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俗的成语、带俗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