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玉的成语
带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1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金玉良言 | 金、玉:比喻十分珍贵。 良言:好话。 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
韫玉待价 | 韫:藏。 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9回:“那明是韫玉待价之意。” |
龟玉毁椟 |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虎兕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炫玉贾石 | 夸耀石头而当玉卖。比喻伪饰欺世。 | 唐・柳宗元《故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柳公行状》:“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 |
柴天改玉 | 指改朝换代。柴天,烧柴祭天;改玉,改换佩玉。 | 清・黄宗羲《余恭人传》:“柴天改玉之交,皇风未畅,鼎族阽危,谣言沸火。” |
宁当玉碎 | ||
瓦玉集糅 | 糅:混杂。 瓦和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
|
金相玉映 | 同“金相玉质”。 | 唐・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相印师坛,共观昼锦;金相玉映,各炫晨葩。” |
抛珠滚玉 | 抛:抛掷。 形容眼泪如同珠玉般滚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
有眼不识荆山玉 |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 比喻眼力差,识别不出贤人或珍品。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之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过后方知君子,千万饶恕我则个。 |
戛玉锵金 | 见“戛玉敲金”。 | 宋・王迈《祭海阳县尉林磻先生文》:“先生之学,涵古茹今;先生之文,戛玉锵金。” |
玉砌雕阑 |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珠槃玉敦 | 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 | 《周礼・天官・王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郑玄注:“敦,槃类,珠玉以为饰。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
粉装玉琢 | 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 |
蟒袍玉带 | 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3回:“帝从之,即命该部给蟒袍玉带,图书玺绶,诰命彩段。” |
化干戈为玉帛 |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珠规玉矩 | 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 | 清・龚自珍《瑶台第一层》词附某侍卫《王孙传》:“某王孙者,家城中,珠规玉矩,不苟言笑。” |
烈火辨玉 | 在烈火中能辨别玉的好坏。比喻在关键时刻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 | 宋・叶廷琯《海录碎事・人事・志节》:烈火辨玉,疾风知草。 |
葬玉埋香 | 埋葬女子的婉辞。 | 《法书苑》:“《玉溪编事》:王蜀时秦州节度使王承俭筑城,获瓦棺,中有石刻曰:‘隋开皇二年渭州刺史张祟妻王氏。’铭有云‘深深葬玉,郁郁埋香。’之语。” |
仙姿玉质 | 形容姿容清秀品格高洁。 | 《白雪遗音・马头调・梅雪争艳》:“他两家仙姿玉质从无上,压倒群芳。” |
软香温玉 | 见“软玉温香”。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夜宿又嫌寒道热,央公子减被添衾,软香温玉,岂无动情之处?” |
断手续玉 | 断:砍下;续:接上。 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比喻得不偿失。 |
《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德迫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祸。” |
玄圃积玉 | 传说玄圃多美玉。因以“玄圃积玉”比喻精华荟萃。 | 《晋书・陆机传》:“葛洪著书,称机文犹如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 |
玉石难分 | 对美玉和石头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比喻好坏不分。 | 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兵戈既接,玉石难分。” |
投珠报玉 | ||
玉石俱摧 | 犹玉石俱焚。 | 《晋书・索綝传》:“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载记》:“脱履机不发,必玉石俱摧。” |
戛玉敲金 | 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 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引子》:“试开戛玉敲金口,说与东西南北人。” |
玉楼银海 | 道家语。称双肩为玉楼,称眼睛为银海。 | 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
衒玉自售 | 《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奁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卖之辞。 ”后因以“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
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愤,卑人岂无包胥之志,乃朝廷未尝见知,终难衒玉自售。”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玉的成语、带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