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咬的成语

带咬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咬耳朵 指耳语。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又同管家大爷咬耳朵,说他自己不敢冒昧。”
节齿咬牙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
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啖指咬舌 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咬字眼儿 在措辞方面挑毛病(多指对别人说的话)。
咬指吐舌 咬着手指甲,吐出舌头。形容害怕的神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咬指吐舌,连忙退出。
咬血为盟 谓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嚼字咬文 嚼:将食物咬烂。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
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咬定牙关 亦作“咬定牙根”。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这长老咬定牙关,声也不透。”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吕洞宾,唐京兆府人,名岩,在终南山得道,为八仙之一。全句是说狗不能分辨人的好坏,竟咬了吕洞宾。比喻好心没好报,反惹不愉快。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彩霞咬著牙,向他头上戳了一指头,道:『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咬狗 比喻坏人之间互相攻击。 曹禺《自己费力找到真理》:“至于潘经理与李石清的狗咬狗,应该是比较好处理的戏,只要注意让他们‘咬’得很真实就行。”
咬紧牙关 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三回:“一面问个着落,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斋忍不住叫声‘阿呀’。”
咬得菜根 旧指安贫守道。现也形容安于艰苦的生活。 宋・朱熹《小学・善行实敬身》:“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咬音咂字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萧乾《栗子・皈依》:“‘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对吗?’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
咬起牙关 紧紧地咬住牙,不张开嘴巴。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 《红旗谱》第二卷:“歇了一会,并没有减轻疲乏,觉得身上潮湿得厉害,索性咬起牙关,一股劲地往前跑。”
一口咬定 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咬定牙根 见“咬定牙关”。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李逵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
狗咬吕洞宾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咬文齧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咬紧牙根 紧紧地咬住牙,不张开嘴巴。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 梁斌《红旗谱》第二卷:“他就咬紧牙根,恨恨地说:‘干,割了脖子上了吊也得干!’”
咬人的狗儿不露齿
咬人狗儿不露齿 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咬钉嚼铁 比喻意志坚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来往的,尽是咬钉嚼铁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
切齿咬牙 切齿:咬紧牙关,表示痛恨。
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
咬文嚼字 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咬姜呷醋 形容生活清苦。又言咬文嚼字。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礼祠主膳,淡吃齑面;兵职驾库,咬姜呷醋。”
咬牙切齿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
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咬菜根 能够吃菜根过日子。形容能忍受艰苦的生活。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
反咬一口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咬牙恨齿 见“咬牙切齿”。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6回:“八戒闻言,咬牙恨齿,忍不住举起钯,把那坟冢,一顿筑倒。”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咬的成语、带咬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