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刻的成语
带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5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春宵一刻 |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 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 刺心刻骨 | ①谓感念至深。②亦作“刺心切骨”。内心极其悲愤。 | 清・陈确《答恽促升书》:“遵教及此,直是刺心刻骨,弟诚多言矣。” |
| 刻船求剑 |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 唐・刘知畿《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
| 刻鹄不成尚类鹜 | 刻:刻画;鹄:天鹅;鹜:鸭子。 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
| 一时半刻 | 指很短的时间。 |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货郎儿》:“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 |
| 丹楹刻桷 | 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 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丹桓宫楹。”又《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刻其桷,皆非礼也。” |
| 尖酸刻薄 | 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我也不来分辨,随他说去。” |
| 刻画无盐 | 古代传说中的丑女。精细地描绘无盐;把丑妇当作美人。 | 《晋书・周顗传》:“庚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
| 一时三刻 | 同“一时半刻”。 | 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
| 刻薄成家 | 刻薄:冷酷无情。 用残忍刻薄的手段发家致富。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
| 铭刻心骨 | 比喻感念极深,永远不忘。 |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 刻意求工 | 刻意:用尽心思;工:精致、完好。 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 |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觉刻意求工,是无端多费气力。” |
| 痛心刻骨 | 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明史・刘健传》:“臣等遭逢先帝,临终顾命,惓惓以陛下为托,痛心刻骨,誓以死报。” |
| 引商刻羽 | 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 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
战国・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 无时无刻 | 时、刻:时间;时候。 没有一时一刻。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
| 刻画无盐,唐突西子 | 刻画:精细的描绘;无盐:传说中的古代丑女;西子:即西施,美女。 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底》: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
| 刻薄寡思 | (待人、说话)冷酷无情;不厚道。寡:少。 |
冯至《朱自清先生》:“党同伐异,刻薄寡思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 |
| 画龙刻鹄 |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 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
| 刻骨铭心 |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 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 丰取刻与 | 丰:多;刻:刻薄;与:给予。 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
荀况《荀子・君道》:“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于民。” |
| 刻苦钻研 | 刻苦:下苦功。 下苦功,深入研究。 |
《祖冲之》:“敢于推翻前人的错结论,表现了古今杰出科学家所共有的刻苦钻研、坚持真理的精神。” |
| 刻鹄类鹜 | 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 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
| 刊心刻骨 | 指印象深刻,令人难忘。 | 闻一多《邓以蛰题记》:“也没有一篇不刊心刻骨,博大精深。只要你肯埋着头,咬着牙,在岩石里边寻求金子。” |
| 刻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 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 每时每刻 | 每分钟,每一时刻。 | 毛泽东《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现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实行投降,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杀中国人。” |
| 镂心刻骨 | 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妾等蒙陛下眷爱,镂心刻骨,没世难忘。今不幸遭此离乱,陛下欲舍妾身何往?” |
| 言文刻深 | 法律条文严峻刻薄。 | |
| 刻鹄不成 | 刻:刻画;鹄:天鹅。 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择浅近者读之,还是刻鹄不成类鹜之意。” |
| 精雕细刻 | 精心细致地雕刻。也比喻对文艺创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细。 | 《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
| 刻烛成诗 | 刻:用硬物划;烛:蜡烛;诗:诗句。 用刀在蜡烛上刻痕,同时提笔作诗。形容才思敏捷。 |
《南史・王僧孺传》载: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曾夜集学士作诗,刻烛计时,作四韵诗的,刻烛一寸为标准。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刻的成语、带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