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入的成语
带入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08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歧出歧入 | 歧:不相同。 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处所。 |
清・李楷《嵞山集>序》:“以是知歧出歧入泛泛然而无所归者,皆失其家而家他人,不能以自立。” |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祸:灾祸。 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来灾祸,吃错东西就会生病。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1卷:“谚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
疾入膏肓 | ||
请君入瓮 | 君:人的尊称;瓮:陶制的大坛子。 一种口小腹大的大坛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对付她自己。 |
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
东风入律 | 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 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
引虎入室 | 犹言引狼入室。 | 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 |
入井望天 | 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不入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 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宋・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 |
入宝山而空手回 |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 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手回来。比喻虽然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毫无所得。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
入室操戈 |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 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
超凡入圣 | 凡:凡人;普通人。 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
宋・朱熹《朱子全书》第八卷:“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 |
鬼出神入 | 见“鬼出电入”。 | 唐・魏征《隋书・卢思道传》:“饴蜜非甘,山川未阻,千变万化,鬼出神入。” |
出入无间 | 出入无间隔,犹言进出自由。 |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谓左右曰:‘吾为神策将军时,宿卫禁中,见天子夜召学士,出入无间,恩礼亲厚如寮,非将相可比也。’” |
误入迷途 | 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 | |
明月入抱 | 抱:怀抱。 比喻美好的情景进入心怀,心胸开阔明朗。 |
清・缪荃孙《序》:“吾友王子佑遐,明月入抱,蕙风在襟。” |
引狼入室 |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内。 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 |
元・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
深入膏肓 | 谓毛病已经无可救药。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我在广播时也曾考虑到这讳疾忌医的深入膏肓的毛病,但我把话说得委婉了一些,结果倒也没有触犯到那一片的逆鳞。” |
渐入佳境 | 佳境:美好的境界。 逐渐进入美好境界。比喻情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
《晋书・文苑传・顾恺之》:“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指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 《周易・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孔颍达疏:“先儒云: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如入无人之境 | 境:地方。 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
《旧五代史・汉书・杜重威传》:“每敌骑数十驱汉人千万过城下,如入无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无邈取之意。” |
趁虚而入 | 趁力量虚弱时侵入。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如今百病趁虚而入。” |
悖入悖出 | 悖:违背、胡乱。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
登堂入室 | 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 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
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
蛇入鼠出 | 蛇钻穴,鼠出洞。比喻行动隐秘。 | 严复《原强续篇》:“于是深怒积怨,退而治兵,蛇入鼠出,不可端倪。” |
得寸入尺 | 得:取得,获得。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奈得寸入尺、获陇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慑狐威者,今日许以寸,明日予以尺。” |
病入膏肓 |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 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
破门而入 | 砸开门进去。多指盗贼行为。 | |
惊蛇入草 |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 唐・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入的成语、带入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