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灰的成语

带灰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寒灰更燃 寒灰:冷却了的灰烬;燃:烧。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唐・魏征《隋书・于仲文传》:“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燃,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谨冒死以闻。”
复然灰
死灰槁木 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饮灰洗胃 灰:古代以草木灰作洗涤剂。
比喻悔过自新。
《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
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战国・庄子《庄子・知冯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寂若死灰 寂:静悄悄,没有声音。
一点声响也没有,像死灰一般的寂静。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志心者,始终运意,行坐动形,寂若死灰,同于枯木,灭诸想念,唯一而已。”
灰不溜丢 灰色,形容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难堪,情绪低落。 张平《抉择》:“那一团团灰不溜丢的东西,就是曾让自己怎么也看不够,怎么也丢不下的织机和车床吗?”
死灰复燎 死灰:烧余的灰烬;复:又;燎:燃烧。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清・豚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死灰复燎,自惹飞灾。”
死灰复燃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宋・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火烬灰冷 火苗熄灭了,灰凉了。比喻时过境迁,或境况由兴盛转为衰落。 五代・王裕仁《开元天宝遗事》下:此曹皆向火乞儿,一旦火烬灰冷,当冻裂肌肤矣。
烟销灰灭 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元・刘祁《〈归潜志〉序》:“向日二十余年间所见富贵权势之人,一时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丧乱,皆烟销灰灭无余。”
灰心丧意 犹言灰心丧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也实在没精神。”
火尽灰冷 比喻权势消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枯体灰心 见“枯形灰心”。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4卷:“所有计念,从忌心生,若枯体灰心,则万病具泯。”
万念俱灰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灰容土貌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寒灰复燃 源见“死灰复燃”。比喻重获生机。金 元好问《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
碰一鼻子灰 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你们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不重视,或者对问题见解不同。”
心若死灰 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淮南子・精神训》:“若然者,正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心灰意败 犹心灰意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
面若死灰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西汉・司马迁《史记・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灰头土脸 谓面容污秽。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色如死灰 比喻脸色惨白难看。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保母忽惊叫仆地,色如死灰,既起,不顾而走入宅。”
心灰意冷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清・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化为灰烬 变成一堆灰土。多指被彻底烧光。
灰不喇唧 令人生厌的灰颜色。
蛇灰蚓线 蚓:蚯蚓。
指蛇和蚯蚓爬行留下的痕迹。比喻有线索可循。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词亦文之一体。昔人名作,亦有理脉可寻。所谓蛇灰蚓线之妙。”
寒灰重燃
与草木俱灰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形槁心灰 槁:枯干。
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今生已被虏,人被杀,儿孤妇寡,饥寒交迫,形槁心灰,虽生亦犹死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灰的成语、带灰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