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刮的成语
带刮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佛面上刮金 | ||
刮眼看 |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刮地皮 | 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 北宋《新唐书・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
刮目而视 | 刮目:擦拭眼睛,指去掉老看法。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去看待。 |
李脃人《暴风雨前》第五部分:“田老兄那么亲切的拍着他的膀膊道:‘士三日不见,当刮目而视,吾子有焉!’” |
扫锅刮灶 | 谓倾其所有。 |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们已经是扫锅刮灶的都拿了出来,不瞒你说,家里连一块钱都不剩了。” |
黄皮刮廲 |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余辰《蚕》:六一天过去了,蚕完全绝食啦,一个个饿得黄皮刮廲,眼看就要死了。 |
刮楹达乡 | 楹:堂屋前部的柱子;乡:窗户。 用密石磨柱,使精细有光泽,每室四户八窗,使光亮通达。指宽敞华丽的屋子。 |
《礼记・明堂位》:复庙重檐,刮楹达乡。 |
熬肠刮肚 | 谓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 陈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锅碗一担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户,靠两只手苦,可怜,熬肠刮肚的,买了这几亩田。” |
黄皮刮瘦 |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余辰《蚕》:“一天过去了,蚕完全绝食啦,一个个饿得黄皮刮瘦,眼看就要死了。” |
搜肠刮肚 | 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饥,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 |
刮目相见 | 见“刮目相待”。 |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长足之进步矣。” |
金鎞刮膜 | 金鎞:传说古印度治眼病的形如箭头的金属工具。 用金鎞刮去眼球表面的薄膜,使人复明。形容医术高超,能使他人失而复明。 |
《涅槃经》八:如盲目人为治目,造诣良医,良医即以金鎞扶其眼膜。 |
金篦刮目 | 比喻翻然醒悟。 | 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然今及铁舰之未来功也,吾速以金篦刮目,槐柳取火,尤不容缓也。” |
刮肠洗胃 | 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 《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
扫田刮地 | 扫:清除;刮:用锋刃手削。 指干零杂农活。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宁可与你家担水运浆,扫田刮地,做个佣工。” |
刮目相观 | ||
刮野扫地 | 大风吹扫野地。喻杀获无余。 | 《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李善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
刮目相待 |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佛面刮金 | 在佛的脸上搜刮金子。比喻从不该侵犯的地方或从有限的一点油水中竭力搜刮、掠取。 | 宋・刘克庄《盗以蔡端明墓一首,和竹溪韵》:英魂久向兹埋玉,佛面今为汝削金。 |
刮垢磨光 | 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也比喻仔细琢磨。 | 唐・韩愈《劝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
刮骨去毒 | 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肩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
刮腹湔肠 | 刮:用锋刃平削;湔:洗。 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6回:“不晓要怎样改头换面,刮腹湔肠,才能博得美人欢心。” |
刮垢磨痕 | 涤除污垢,磨除伤痕。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 | 唐・孙樵《与高锡望书》:“贵文则丧质,近质则太秃,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 |
刮骨抽筋 | 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四:“清室二百七十余年间的统治在官场中已经凝集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贪婪恶习。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官官相卫’,让你受苦的民间硬是呼天无路,吁地无门。” |
黄皮刮廋 |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余辰《蚕》六:“一天过去了,蚕完全绝食啦,一个个饿得黄皮刮廋,眼看就要死了。” |
刮摩淬励 | 刮摩:磋商,磨炼兵器。 比喻在学术上商讨研究,刻苦钻研。 |
《元史・吴师道传》:仍幡然有志于为己之学,刮摩淬励,日长月益。 |
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刮毛龟背 | 刮:用锋刃平削。 从乌龟背上刮下毛。比喻事情很难成功。 |
宋・苏轼《东坡》:“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
刮地以去 | 刮:搜刮。 形容贪官污吏大肆搜刮民财。 |
北宋《新唐书・程铧传》:“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刮的成语、带刮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