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信的成语
带信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4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信手拈得 | ||
履信思顺 |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 《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
信口胡诌 | 信口:随便开口。 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比喻不负责任随口乱说。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誓今番泼水难收,到那里问缘由,怎敢便信口胡诌?”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 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
讲信修睦 |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信马游缰 | 信:听凭。 骑着马随意游荡。指没主意,受外力左右。指不受约束,任意游荡。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这四五年来,每日信马游缰,如在醉梦中一般。” |
韩信登坛 | 汉王刘邦设立拜将坛,用极为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指授予要职,委以重任。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
背信忘义 | ||
通风报信 | 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 清・颐琐《黄绣球》第20回:“那掌柜的说他恶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 |
言信行果 | 见“言必信,行必果。”。 |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
卬首信眉 | 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 《汉书・司马迁传》:“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
满怀信心 | 心中充满自信心。 | 曲波《林海雪原》:“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 |
弃义倍信 | 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 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
信及豚鱼 | 及:达到;豚:小猪。 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偏信则暗 | 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 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 |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音信杳无 | 没有一点消息。 | 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盼前程音信杳无。” |
背信弃义 | 背:违背。 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 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
《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无征不信 |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 《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
信而有证 | 真实而有根据。 |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 |
破除迷信 |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 |
雌黄信口 | ||
大信不约 | 信:诚实;约:盟约,条约。 指真正讲信义的不在于订约盟誓。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大道你器,大信不约。” |
弃信违义 | 信:信用;义:道义。 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清・陈确《分三秦论》:“弃信违义,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以自行其智,虽得天下,其亡益违。” |
信马由缰 |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
丹青之信 | 丹:红色;信:确实。 红黑二色是不变的颜色。比喻事情已经明了,不可改变。 |
《汉书・王莽传》: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 |
达诚申信 | 达:表达;申:申明;信:诚实。 表达忠诚信实的心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榖,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 |
民保于信 |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 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
韩信将兵 | 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 比喻越多越好。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去食存信 |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信的成语、带信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