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fǒu

不置可否

共找到成语 "不置可否" 以下近义词: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
褒:褒奖,夸赞,表扬。
贬:贬低,指责。
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模棱两可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
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听其自然 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任其自流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模棱两端 见“模棱两可”。 《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摸棱两可 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不置可否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不置可否的意思解释

词语: 不置可否

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解释: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
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要了解更多,可以查看【不置可否的意思】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