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zhìhòu

跋前踬后

共找到成语 "跋前踬后" 以下近义词: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进退维谷 维:语气助词。
谷:比喻困难处境。
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元・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左右为难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不上不下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战国・宋・庄周《庄子・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羝羊触藩 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
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动辄得咎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唐・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跋胡疐尾 比喻进退两难。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跋前疐后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跋前踬后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跋前踬后的意思解释

词语: 跋前踬后

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解释: 跋:踩;踬:被绊倒。
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要了解更多,可以查看【跋前踬后的意思】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