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
拼音 gé àn guān huǒ
注音 ㄍㄜˊ ㄢˋ ㄍㄨㄢ ㄏㄨㄛˇ
繁体 隔岸觀火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冷眼旁观,见死不救,袖手旁观,坐观成败,漠不关心,置身事外,坐视不救,作壁上观,坐山观虎斗
反义词 见义勇为,身临其境,拔刀相助,八方支援,扶危济困,唇揭齿寒,当仁不让,唇亡齿寒
意思解释
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
出处: 唐・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 他原是在隔岸观火呀。(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
辨形: “观”,不能写作“关”。
英语: look on at sb's trouble with indifference
俄语: оставáться в сторонé
法语: assister indifférent au malheur d'autrui
谜语: 周郎坐看烧赤壁 (谜底:隔岸观火)
详细解释
【释义】
在河水对岸看火灾。※语或本清・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见死不救”
【典源】
※清・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据《饮冰室文集》卷五引)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沈溺,而睹其[1]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故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
注解
[1]凫:音fú。鸟纲雁形目,状如鸭而略大。体长二尺许,嘴扁,脚短,趾间有蹼,翼长能飞翔,常群居于湖沼中。或称为“野鸭”。
【典故】
“隔岸观火”是指在河的对岸看另岸的火灾。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有人认为这句成语是出自于五代干康的〈投谒齐己〉诗,诗里有“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二句,意思是说:干康来到齐己的住所,看到对岸的红尘世界忙碌热闹如火,但是窗子里的修道者齐己却像一座山,冷冷冰冰。这里的“隔岸红尘忙似火”,语义和“隔岸观火”事实上有点差距。清末梁启超有一篇〈呵旁观者文〉,里面说:“旁观者,如立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红光以为乐。”这里的意思正是“隔岸观火”的意思。所以梁氏接著说这种隔岸观火的人就好像站在这边船上,眼看另一艘船沉溺,却把它当成是只水鸟沉浴水中一般。不但不去救,反而以为乐了。后来“隔岸观火”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用法】
语义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类别用在“置身于外”的表述上。
例句
①要我见死不救、隔岸观火?我做不到!
②朋友有难,怎可隔岸观火,置之不理呢?
③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渔翁之利。
④在此次变故中,最让我寒心的是多位好友隔岸观火,不肯伸出援手。
⑤那些平日所谓的朋友,一知道我们有难,反倒个个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⑥我让他们自己设法度过难关,其实是在训练他们处事能力,怎能说我是隔岸观火呢!
【辨识】
同义“隔岸观火”及“见死不救”都有对于他人的困难漠不关心,不施以援助的意思。
异义“隔岸观火”侧重于不但不援助,而且还在一旁看热闹;“见死不救”侧重于对面临存亡危机者,不肯施予救援。
例句
造句示例
- 我选择隔岸观火的原因是,你不爱我。
- 而英国人只是在隔岸观火,听取灾情的报导;
- 法国人对大西洋彼岸的窘境隔岸观火我并不介意。
- 但是时常被视为远离公众视线的有组织犯罪仍然可以高枕无忧,隔岸观火。
- 然而在混乱局面也有一些表现英勇的市民英雄,他们不只是站在隔岸观火的旁观者。
- 以色列正隔岸观火,它坚定了殖民政策,拒绝与巴拉斯坦人一体化,也搁置了奥巴马的提议。
- 这一幅叫做《死亡的胜利》你会看到真正的战争场面人们在互相残杀而指挥官们却在隔岸观火
- 隔岸观火的精髓在于如何点火以及对时机的把握,首先要找出易燃点并将其点燃,然后静观其变。
- 新兴经济体不似以往那样可以隔岸观火,它们同样被富裕世界所拖累:股市暴跌、许多货币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