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gǎnwéi

见义敢为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jiàn yì gǎn wéi

注音 ㄐㄧㄢˋ ㄧˋ ㄍㄢˇ ㄨㄟˊ

繁体 見義敢爲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见义勇为

意思解释

见“见义勇为”。

出处: 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勇于做好事。

例子: 庄重寡言笑,见义敢为。《明史·伍骥传》见义敢为的详细解释折叠展开【释义】即“见义勇为”。见“见义勇为”条。【典故】此处所列为“见义勇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孔子是春秋的贤人,于鲁国从政时,鲁国大治。后因政治理念与国君不合,周游列国十三年,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鲁国,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并且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开平民教育的先河,门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强调“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曾说︰“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说,仁者重视正道而轻忽生命,见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会勇于

详细解释

【释义】

即“见义勇为”。见“见义勇为”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见义勇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孔子是春秋的贤人,于鲁国从政时,鲁国大治。后因政治理念与国君不合,周游列国十三年,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鲁国,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并且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开平民教育的先河,门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强调“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曾说︰“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说,仁者重视正道而轻忽生命,见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会勇于实行。又说“勇者不惧”,即是说勇敢的人无所恐惧。而在所引典源《论语・为政》中,孔子则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综上所述,可知一个君子如果见到正道所当行之事,必然会勇敢地去做,要是因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称为勇敢,只是一个怯懦的人。后来“见义勇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去做。

【书证】

  • 01.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 02.《明史・卷一六五・叶祯伍骥毛吉列传・伍骥》:“庄重寡言笑,见义敢为。”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见义敢为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产」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