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ǒjìn

裹足不进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guǒ zú bù jìn

注音 ㄍㄨㄛˇ ㄗㄨˊ ㄅㄨˋ ㄐㄧㄣˋ

繁体 裹足不進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裹足不前

反义词 勇往直前

意思解释

裹足:包缠住脚。
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0回:“奈奉阳君妒才嫉能,是以游士裹足而不进,卷口而不言。”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保守。

英语: 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详细解释

【释义】

犹“裹足不前”。见“裹足不前”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裹足不前”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范雎,战国时魏人。他本是魏国须贾的门客,曾替魏昭王出使齐国,却被怀疑与齐国私通,回国后,差点被魏相打死。后来范雎逃到秦国,写了一封信给秦王,说有要紧的事求见。当时秦国的实权操在秦昭王母宣太后及宰相穰侯的手上,秦王一直没有时间接见范雎。后来终于有一天秦王召见范雎,向范雎求教,但范雎总是恭敬地应诺,却什么话都没有说。秦王以为范雎不肯教导,范雎谢罪说:“臣想建言的都是匡助君王的大事,但不知秦王您的心意如何,所以您三次问臣,臣才都没有回答。臣并不是不敢说,就算臣说了明天就得死,臣也不怕,只要对国家能有所帮助,就是臣最大的光荣。臣怕的是,臣死了以后,天下的人看到臣尽忠而被杀,会因此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如果您上面害怕严厉的太后,下被奸臣迷惑,整日住在深宫里,迷糊度日。这样下去,大则会亡国,小则会使自己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是臣所担忧的。”秦昭王听了说:“恳请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牵扯到谁,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请先生直说。”范雎就向秦王进言实行远交近攻政策,以统一中原。当下,秦昭王拜范雎为客卿,过了几年,秦昭王把相国撤职,并且不让太后参政,正式拜范雎为丞相。后来“裹足不前”这句成语,就从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变而出,形容有所顾忌,而停止脚步,不敢向前。

【书证】

  • 01.《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奈奉阳君妒才嫉能,是以游士裹足而不进,卷口而不言。”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裹足不进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踡」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