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shī

行尸

拼音 xíng shī

注音 ㄒㄧㄥˊ ㄕ

繁体 行屍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行尸xíng shī

亦作“行尸”。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病名。

引证解释

1.见“行尸”。亦作“行尸”。

2.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

例证《汉书 · 王莽传下》:“莽 召问羣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宋 · 欧阳修 《辞宣徽使判太原札子》:“殊不知臣心志已衰,精神并耗,虽未伏枕,实一行尸。”
黎元洪 《檄山东文》:“乳臭黄口,则委之以兵权;行尸白髮,则寄之以政柄。”
朱自清 《赠A · S · 》诗:“你将为春雷一震,让行尸们惊醒!”

3.病名。

例证汉 · 张仲景 《伤寒论 · 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医宗金鉴 · 张仲景<金匮要略 · 治尸厥方>》“尸厥脉动而无气”注:“形如不病,人有气而脉动失常,名曰行尸。”

网络解释

行尸

行尸,汉语词汇,读作xíng shī,指病情严重、预后不佳,虽能行走,却已见死脉者。如:《注解伤寒论 · 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行尸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