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鼻的成语

带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鼻孔撩天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
鼻端出火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见“鼻头出火”。
横挑鼻子竖挑眼 比喻百般挑剔。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
鼻青眼紫 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拥鼻吟 用手捂着鼻子轻声吟咏。形容用雅正的声调拉长声音吟咏。 唐・唐彦谦《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拥鼻微吟 用手捂着鼻子轻声吟咏。形容用雅正的声调拉长声音吟咏。 唐・唐彦谦《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鼻青眼肿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鼻塞声重
有鼻子有眼 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 浩然《艳阳天》第64章:“孙桂英心里狐狐疑疑的,听马凤兰说的有鼻子有眼儿,也就信了。”
踏床啮鼻 啮:咬。
踏上床去咬自己的鼻子。形容强词夺理,力图狡辩。
《笑林》:“甲曰:‘他踏床子就啮之。’”
异香扑鼻 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土行孙看见妃子脸似桃花,异香扑鼻,不觉动力欲心。”
抓牛鼻子 比喻抓工作能够抓根本、抓重点。
寒心酸鼻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
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抹一鼻子灰 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赵姨娘来时,兴兴头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满心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的出来了。”
牵着鼻子走 牛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比喻受人支配,盲目地听命于人。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九章:“不能打草惊蛇,不能让敌人牵住鼻子走,这是兵家最忌!”
鼻端生火 以之形容马行疾速。 语出《南史・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
听人穿鼻 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
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南史・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鼻肿眼青 鼻子肿起,眼圈发青。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清・蒲松龄《寒森曲》第五回:“一伙人疾忙扶起,只见他鼻肿眼青。”
守着鼻子摸着腮 形容彼此紧挨着。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外头守着鼻子摸着腮的都是人,我守的这点去处连足也摸不过来,……支了他那里去?”
一鼻孔出气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鼻坍嘴歪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或人长得很丑。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五回:两个武人都被他三拳两脚打得鼻坍嘴歪,爬不起身。
鼻垩挥斤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掩鼻偷香 捂住鼻子去偷点燃的香。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马颊本空禅师》:“师曰:‘节目上更生节目。’僧无语。师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
假人鼻息
鹰鼻鹞眼 鹞:一种形体像鹰而比鹰小的凶猛的鸟,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
形容奸诈凶狠的相貌。
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我倒是觉得敬轩的那位摇鹅毛扇子的军师,生得鹰鼻子鹞眼,不是个善良家伙。”
鼻蹋嘴歪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仰承鼻息 仰:倚靠;鼻息:呼吸。
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而求得生存。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回省之后,不特通省印委人员仰承鼻息,就是抚台……有时还让他三分。”
嗤之以鼻 嗤:讥笑。
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人皆掩鼻 人人都捂住鼻子。本指秽气难闻,后指行为丑恶,谁都不愿接近。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鼻塌脣青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脣青,简直不成模样。”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鼻的成语、带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