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鼠的成语

带鼠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3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狐凭鼠伏 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贼眉鼠眼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鼠雀之牙 指争讼之事。 元・柯丹邱《荆钗记・奸诘》:“学生失于龙蛇之辨,改有鼠雀之牙,抚已多惭,见公甚愧。”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虫臂鼠肝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庄周《庄子・大宗师》:“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鼠啮虫穿 鼠咬虫蛀。
乘车入鼠穴 乘:坐。
坐着车子进老鼠洞。比喻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瞰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
老鼠搬姜 比喻劳而无用。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竹轩》:吾犹老鼠搬生姜,劳而无用也。
蛇头鼠眼 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忽听见门声一响,早有一个蛇头鼠眼,满脸胡须,又矮又胖的丑汉子走进来。”
过街老鼠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清・翟灏《通俗编・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
鼠撺狼奔 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撺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
鸱鸦嗜鼠 比喻嗜好各不相同。 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 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貊乡鼠壤 见“貊乡鼠攘”。
痴鼠拖姜 痴:无知;拖:拉。
比喻人不聪明,还自找麻烦。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按俗语说便叫作‘卖盆的自寻的’;掉句文便叫作‘痴鼠拖姜,春蚕自缚’!”
罗雀掘鼠 原指张网捉麻雀、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北宋《新唐书・张巡传》:“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捉鼠拿猫 拿:抓住。
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
梧鼠五技 比喻才能虽多不精。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鼠腹蜗肠 鼹鼠的肚子,蜗牛的肠子。比喻所求有限或气量狭小。 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鼠偷狗盗 同“鼠窃狗盗”。 清・无名氏《陆沉痛》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鸱张鼠伏 比喻时而嚣张,时而隐蔽。 《明史・贵州土司传序》:“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
鼠穴寻羊 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谓鼠穴寻羊,蜂窠唱戏,非以诗学教人之道也。’”
鸮鸣鼠暴 鸮鸟鸣叫,老鼠肆暴。比喻恶人气焰嚣张。 明・夏完淳《周公论》:“鸮鸣鼠暴,竟为酷祸,所谓犹豫之失也。”
捧头鼠窜 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鼠目麞头 见“鼠目麞头”。
用之为虎,不用则为鼠 被任用时,则威势如虎,不被任用时,则如鼠般隐伏起来。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屈能伸的精神。 文选东方朔答客难:“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穷鼠啮猫
鼠首偾事 坏了事情。比喻人办事没决断,就象胆小的老鼠,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
以鼠为璞 璞:未经雕琢的玉。
把死老鼠当成是未经雕琢的玉。比喻以假充真,名不符实的人或事物。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老鼠过街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狗盗鼠窃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鼠的成语、带鼠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