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过的成语

带过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6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矫过正
救过不给 犹救过不赡。 《秦并六国平话》下卷:“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过情之誉 过情:超出实情。
指超出实际,名不副实的的赞美。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谀墓》:从来志状之属,尽出其家子孙所创草稿,立言者随而润色之,不免过情之誉。
衣锦过乡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北宋《新唐书・于高张传》:“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
救过补阙 阙:同“缺”,不足,缺点。
挽救过错,弥补不足。
《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招摇过市 大摇大摆地走过大街。比喻故意在人多热闹的地方显示声势;惹人注意。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车过腹痛 原指经过朋友的坟墓如不祭奠,走过去肚子就会痛起来。用来表示对亡友的悼念。 宋・苏轼《筼筜谷偃竹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过甚其辞 话说得超过了实际。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为我是过甚其辞。”
秋风过耳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见过世面
过桥拆桥 见“过河拆桥”。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水牛过河 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
摸着石头过河 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6章:“水浅的时候,可以摸着石头过河。”
过时不候
人生如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的少壮骏马,比喻日光。
参见“白驹过隙”。 人生短暂得就像日光透过缝隙一样。比喻时光飞快流逝、人生短暂。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
过江名士多如鲫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宋・刘克庄《竹溪生日二首》: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
过市招摇 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
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记功忘过 见“记功忘失”。 明・张居正《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山藏川纳,记功忘过者,明主之深仁也。”
百代过客 指时间永远流逝。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明者,百代之过客也。”
诿过于人 诿:推卸;过:过错。
把过错推给别人。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二十六回:朕自少时,见三藩势焰日炽,不可不撤,岂因三桂背叛,遂诿过于人?
微过细故 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过江之鲫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建安才。”
悔过自忏 悔:追悔;忏:忏悔。
追悔过错,谴责自己。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襄阳天仙寺》:“僧教宽悔过自忏,后岁余,方如旧。”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
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驷之过 用以比喻光阴飞逝。同“驷之过隙”。
蚊虻过耳 蚊虻:吸血的昆虫。
比喻倏然已过,不足挂怀。
宋・张孝祥《醉蓬莱・为老人寿》词:“世故纷纭,但蚊虻过耳。”
丹青过实 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绘画景物的美超过了实际景物。形容绘画技艺高超。
明・王稚登《客越志》:每疑丹青过实,今观此景,乃知良工苦心。
过盛必衰 过:太甚;盛:兴盛。
太过兴盛就一定会转向衰弱。
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厥今夷狄,物伙地大,德不足,力有余,过盛必衰,一失其御,必将豪杰并起,四分五裂。”
有过之而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
达到。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改过从新 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当改过从新,毋敢再起。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过的成语、带过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