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襟的成语

带襟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襟江带湖 襟:衣襟。
带:衣带。
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送抱推襟 真诚相待的意思。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第16卷:“康祺独怪容甫爱少宰旷代之知,复得仪征相国、镇洋制府送抱推襟,殷殷以国土相期待。”
捉襟肘见 见“捉衿见肘”。 战国・庄子《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披襟解带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襟捉肘露
枕山襟海 靠山依海。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豁目开襟 豁目:开阔眼界;襟:襟怀,胸怀。
极目远视,开阔胸襟。
唐・李中《登毗陵青山楼》诗:“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
推襟送抱 襟、抱:指心意。
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南朝・梁・张充《与王俭书》:“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唯丈人而已。”
山河襟带 比喻依山绕河形势的险要,如同人身上的衣襟和腰带一样紧紧缠住。 唐・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山河地襟带,军旗国浚维。
扼襟控咽 比喻据守险要之地。 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整襟危坐 整衣端坐。形容严肃拘谨。 元・脱脱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
襟怀坦白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
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清・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血泪盈襟 血泪:悲痛的眼泪;盈:满。
眼泪流湿了衣襟。形容非常悲痛。
唐・白居易《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
扼襟控烟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
抓住胸部,控制咽喉。比喻控制要害的地方。
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捉襟见肘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战国・庄子《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奋袂攘襟 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
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肃襟危坐
襟裾马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语出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襟怀磊落 襟怀:胸怀。
磊落:光明正大。
心怀坦荡,光明磊落。
宋・胡梦昱《竹林愚隐集・象州祭弟利用行十八文》:“弟之襟怀磊落,交游敬之。”
露肘捉襟 源见“捉衿见肘”。借喻处境艰难,顾此失彼。清 孔尚任《桃花扇.劫宝》:“司马威权,夜发兵符,调镇移防。
谁知他拆东补西,露肘捉襟,明弃淮阳金汤。”。
牛马襟裾 犹言衣冠禽兽。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牛马襟裾。”
散发披襟 蓬松着头发,敞开衣襟。形容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宋・柳永《过涧歇近》:回首江乡,月观风亭,不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
掣襟露肘 掣:牵接。
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掣襟肘见 掣:牵拉;襟:衣襟。
指捉襟见肘。形容身陷困境、窘迫不堪。
《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肘见。”
沆瀣一襟
裾马襟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襟怀洒落 襟怀:胸怀;洒落:洒脱。
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三・跋唐子西贴》:“不妄与人交,而襟怀洒落,人自受之。”
正襟安坐 正襟:正一正衣襟。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卷:“昔贬涪州,过汉江,中流船几覆,举舟之人皆号泣,伊川但正襟安坐,心存诚敬,已而船及岸。”
正襟危坐 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披襟散发 敞开衣襟,蓬松着头发。形容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宋・杨无咎《鹧鸪天》词:休倩傍人为正冠,披襟散发最宜闲。水云况得平生趣,富贵何曾着眼看。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襟的成语、带襟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