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色的成语

带色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6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面如菜色 脸色苍白。
面不改色 面:颜面;色:颜色。
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正容亢色 谓神色严肃。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五:“‘这就该说是‘上海的外国小姐’才对呀!’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
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
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菜蔬之色 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 晋・潘岳《籍田鼠》:“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
色衰爱寝 色:姿色;寝:平息,停止。
指因容颜衰老而失去爱宠。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陈秋碧山坡羊>》:“色衰爱寝从来话,忆西陵松阴露华。”
神色自若 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仙姿玉色 形容女子姿态容貌极美。 明・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宫中郑娘娘,乃是郑参政之女,数月前选入宫中,仙姿玉色,世上无双。”
形形色色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元・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五光十色 五、十:表示多。
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愀然作色 愀然,脸色改变。全句是说脸色突然改变。又作“愀然变色”。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
喜愠不形于色 愠:恼怒怨恨。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魏书·太武五王传》:“石侯弟嘉,少沉敏,喜愠不形于色,兼有武略。”
侃然正色 刚直严肃的样子。
谭虎色变 谭:同“谈”;色:脸色。
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贤贤易色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平分秋色 秋色:秋天景色。
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唐・韩愈《昌黎集・卷二・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神色张皇 张皇:惊慌,慌张。
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同“神色仓皇”。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七十六回:“正在无可奈何,只听得楼梯上一阵脚步声音,当差的已经回来,和那先去的李升一同走了进来,神色张皇,满头流汗。”
色舞眉飞 参见[眉飞色舞]。
勃然变色 勃然:突然地。
变色:变了脸色。
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山光水色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风声目色 声:歌舞;色:女色。
指纵情声色。
唐・张鷟《朝野佥载》第二卷:“殿中侍御史王旭括宅中别宅女妇,风声目色。”
色艺双绝 色艺:容貌和技艺。
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为帝言陇西氏色艺双绝,帝艳心焉。”
怫然作色 怫然:愤怒的样子。
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战国・庄子《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湖光山色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宋・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正色立朝 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
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恶言厉色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倦尾赤色 比喻十分困苦。 《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赤尾。”
喜怒不形于色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正颜厉色 颜:脸色。
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明・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秀色可餐 美丽的容貌或秀丽的景色好像可以当饭吃。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让人入迷忘情。 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色的成语、带色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