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潜的成语

带潜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潜窃阳剽 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 明・方孝孺《答张廷璧书》:“今天下学者靡靡焉,惟习之所同;潜窃阳剽,无所顾忌。”
潜龙伏虎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潜移默夺 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明・归有光《〈洪范〉传》:“然有养之、厚之、节之、教之、不伤之,所不能及者,故必有潜移默夺于冥冥之中。”
蠖屈蜗潜 蠖:尺蠖;蜗:蜗牛。
形容房屋极为低矮和窄小。
清・陆硎《低低屋》:“不如且入低低屋,团蒲枕瓦方床竹,蠖屈蜗潜聊自足。”
潜神嘿规 专心谋划。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元年》:“愿陛下抑威任计,暂宁六师,潜神嘿规,以为后图。”
潜鳞戢羽 谓隐藏形迹。 明・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潜鳞戢羽,幸舟逢鄂君。”
潜深伏隩 潜:深藏;隩:河岸弯曲的地方。
形容潜伏深藏,不出头露面。
唐・韩愈《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
潜台词 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张平《抉择》:“末了,杨诚说了一句潜台词很丰富的话。”
潜精研思 谓专心钻研。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戢鳞潜翼 戢:收敛;潜:隐居。
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
《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潜师袭远 潜师:秘密调动兵力。
秘密发兵,袭击远距离的敌人。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沉潜刚克 沉潜:深沉不露;刚克:以刚强见胜。
形容深沉不露,内蕴刚强。
《尚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龙潜凤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畏罪潜逃 潜:暗中。
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
潜精积思 见“潜精研思”。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隐迹潜踪 潜:深藏;踪:踪迹。
隐藏自己的行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2回:“见是行者落下云来,却又收了宝杖,一头淬下水,隐迹潜踪,渺然不见。”
潜休隐德 隐藏美德。 明・方孝孺《宋氏为善堂记》:“而推荣二代,潜休隐德,见称于圣主,而大白于四方。”
蹑足潜踪 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蹑足潜踪,他换羽移宫。”
潜踪蹑迹 谓藏匿行踪。 明・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
潜身远祸 潜:深藏。
隐藏起来远避祸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再让她就妙手空空儿一般报了仇,竟有那本领潜身远祸,她又是女孩儿家,难道还披发入山不成?”
潜身缩首 潜:深藏;首:头。
隐居不出头露面。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2回:“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潜移暗化 见“潜移默化”。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潜神默思 默:静默。
专心致志,默默思考。
晋・陈寿《三国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
潜遁幽抑 潜遁:隐匿、躲藏;幽抑:幽居。
逃避世俗,过隐居生活。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潜濡默化 犹潜移默化。 刘揆一《黄兴传记》:“今就湘省而论,军学界革命思想,日见发达,市民亦潜濡默化。”
潜神默记 潜神:潜下心来,用神专注。
形容用心专注,默默记诵。
汉・班固《答宾戏》:“独摅意乎宇宙之外,锐思于毫芒之内,潜神默记,恒以年岁。”
潜移嘿夺 见“潜移默夺”。 明・李贽《藏书・外臣传・冯道》:“今观五季相禅,潜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
潜光隐德 谓隐藏德才。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
蛇行鳞潜 鳞:代指鱼;潜:没水。
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汪东《刺客校军人论》:“刺客者,怀弹丸,倅匕首,蛇行鳞潜,如螳螂捕蝉,恐其有警而飞翔。”
潜形谲迹 见“潜形匿迹”。 明・刘基《巫山高》诗:“潜形谲迹托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潜的成语、带潜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