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涕的成语
带涕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8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泫然流涕 | 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 伤心地流泪。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
| 恸哭流涕 | 恸:哀痛;涕:眼泪。 形容极其悲痛伤心。 |
宋・陈亮《祭朱寿之文》:“今子之死,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 |
| 涕泗流涟 | 鼻涕眼泪直往下流。形容痛哭流涕。 | 《世说新语・德行》:“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
| 悲愁垂涕 | 垂:垂下。 涕:泪。 因为悲哀、愁苦而落泪。 |
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
| 涕泪交零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 | 汉・无名氏《安平相孙根碑》:“同胞恻怆,涕泪交零,呱呱竖子,号咷失声。” |
| 破涕为欢 | 涕:眼泪。 一下子停止了哭泣笑了起来。形容转悲为喜。 |
唐・杨炯《送梓州周司功》:“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 |
| 感激流涕 | 涕:眼泪。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
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
| 涕泗滂沱 | 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泗:鼻涕;滂沱: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
《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
| 涕泪交下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 《魏书・临淮王谭传》:“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
| 垂涕而道 | 涕:眼泪,鼻涕;道:讲。 流着眼泪说话。形容十分沉痛地恳切陈词。 |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他们垂涕而道,能这样安有不愿之理?” |
| 流涕痛哭 | 涕:眼泪。 形容伤心到极点。 |
《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
| 牛山下涕 | 牛山:在今山东淄博市东。 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比喻因事物变迁而引起的悲哀。也指不知满足而自寻烦恼。 |
《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
| 涕泗纵横 |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 宋・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非小臣稽古之力,乃陛下好文之心,涕泗纵横,乱于縻绠。” |
| 怆然涕下 | 怆然:伤感的样子。 伤感地涕泪流洒。 |
唐・陈子昂《登幽州古台》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 可歌可涕 | 可:值得;歌:歌颂,赞扬。 值得歌颂赞美并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
清・汪琬《计甫草中州集>序》:“幸得追随其步趋,而相与上下往复其议论,无不动心骇魄,可歌可涕。” |
| 拾人涕唾 | 涕唾:鼻涕唾沫。 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
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
| 痛哭流涕 |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
| 排愁破涕 | 排:推开;涕:泪水。 排除忧愁,收起泪水。形容变忧愁为欢悦。 |
《周书・王褒传》:“且当视阴数箭,排愁破涕,人生乐耳,忧戚何为!” |
| 感激涕泗 | 涕:眼泪;泗:鼻涕。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
北宋《新唐书・薛收传》:“命舆疾至府,亲举袂抚之,论叙生平,感激涕泗。” |
| 凄怆流涕 | 凄怆:伤感悲痛。 悲伤得流泪。 |
《孔丛子・儒服》:“未知后会何期,凄怆流涕。” |
| 破涕为笑 | 涕:眼泪。 一下子停止哭泣;笑了起来。也用来形容转悲为喜。 |
晋・刘琨《答卢湛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
| 拾人唾涕 | 见“拾人涕唾”。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集录三》:“胡元瑞评诸家云:欧陈率是记事……刘贡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
| 涕泗滂沲 | 见“涕泗滂沱”。 | 《南齐书・孔稚珪传》:“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泰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吉日于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 |
| 破涕成笑 | 见“破涕为笑”。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纵李兄言太刻毒,适足破涕成笑,何须芥蒂。” |
| 涕泗交下 |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 | 唐・孙棨《北里志・天水仙哥》:“全贪其重赂,径入(南)曲追天水入兜舆中,相与至宴所,至则蓬头垢面,涕泗交下。” |
| 涕泪交集 | 眼泪和鼻涕一起流着。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亦作“涕泪交加”。 | 《五灯会元・东土祖师》:“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彼土何祥。’” |
| 涕泪交加 | 犹涕泪交零。 | 宋・陈亮《祭彭子复父文》:“情则至矣,仪匪靖嘉。临风一酹,涕泪交加。” |
| 欷歔流涕 | 欷歔:叹气,抽咽声。 叹气流泪。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对曰:‘为人臣而不能使主保全境土,心实悲惭,无颜早见耳。’言汔,欷歔流涕。” |
| 涕泗交颐 | 眼泪鼻涕流满脸颊。形容哀恸哭泣。 | 宋・陈亮《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男抛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钟爱,涕泗交颐。” |
| 涕泗交流 |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 北齐 魏收《魏书・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涕的成语、带涕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