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泥的成语
带泥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泥金万点 | 菊花名。 | |
泥名失实 | 拘守空名,不求实际。 | 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九》:“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不敢加辨也欤!” |
泥佛劝土佛 | 比喻同病相怜,相互劝慰。也比喻顾不了自己,还要劝慰别人。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我的哥哥,你自顾了你罢,又泥佛劝土佛。 |
鸿泥雪爪 | 见“鸿爪雪泥”。 | 《筱园诗话》卷四引清・吴牧驺《题吴和甫学使纪游图》诗:“使君蒿目意不愉,遣兴忽写卧游图。鸿泥雪爪无处无,一一俱请丹青摹。” |
泥腿光棍 | ||
带雨拖泥 | ||
趁水和泥 | 利用现成的水来搅泥。比喻乘机行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这母货不早不晚,来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热打铁,捎带着把她收拾啦吧。” |
泥牛下水 | ||
带水拖泥 | ①形容泥泞难行。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 | 宋・叶適《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
泥古违今 | 泥:拘泥,约束限制。 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
宋・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
雪爪鸿泥 |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泥古非今 |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 | 宋・刘恕《自讼》:“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疑滞少断,劳而无功。” |
出污泥而不染 | 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 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相判云泥 | 判:分辨。 形容差别很大,有天地之别。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只因先君见背太早,耳少正训,遂至今日与世兄相判云泥。” |
画沙印泥 |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 唐・褚遂良《论书》:“用笔当如锥画沙,如沙印泥。” |
墙上泥皮 |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
泥涂曳尾 | 涂:污泥;曳:施。 像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行一样。比喻行为卑鄙龌龊。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叶伯芬的曳尾泥涂,大都如此,这回事情,不过略表一二。 |
云泥分隔 | 云泥:云在天,泥在地,高下悬殊。 比喻双方相隔甚远,不能相见。 |
唐・白居易《伤友》诗:“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
鸿爪留泥 | 同“鸿爪雪泥”。 | 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间,余寓居此巷。” |
泥封函谷 | 泥:泥丸;封:守住。 用一个小泥丸就可以守住函谷关。比喻能利用险要地势,坚守住军事要地。 |
《旧五代史・唐书・武皇本纪下》:然则君臣无常位,陵谷有变迁,或箠塞长河。泥封函谷,时移事改,理有万殊。 |
云泥异路 |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 |
泥猪瓦狗 | 见“泥猪疥狗”。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个败类,纵然势焰薰天,她看着也同泥猪瓦狗。” |
烂醉如泥 |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
泥首谢罪 | 用泥涂首谢罪。表示自辱服罪。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引《中兴书》:导率子弟二十余人旦旦到公车,泥首庙罪。 |
泥古执今 | 泥:拘泥;执:执拘,约束限制。 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6回:“于此礼不遵,而泥古执今,不独失礼,竟可谓之不臣矣。” |
泥古拘方 |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
泥车瓦马 | 见“泥车瓦狗”。 | |
致远恐泥 |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 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
春秋・孔子《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削铁如泥 | 削铁就像削泥巴似的。形容刀器极其锋利。 | 明・范受益《寻亲记》:“纯钢打就,久炼成之;斩人无血,削铁如泥。” |
淈泥扬波 | 淈:搅浊;扬:掀起。 搅混泥浆,掀起波浪。形容人没有主见,随大流。 |
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泥的成语、带泥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