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束的成语

带束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束马悬车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
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先秦・管仲《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顶冠束带 头上戴着朝冠,腰上束着玉带。旧指朝廷命官的装束。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本来历史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奉敕编纂的史官,不过是顶冠束带的抄胥。
束身自爱 犹言束身自修。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稍束身自爱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
悬兵束马 见“悬车束马”。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生刍一束 原意是指新割的青草一捆。后用来表示薄薄的一点儿礼物,寓意极其深厚。也指用一捆青草作为吊丧的礼物。 《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束手无术 同“束手无策”。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乔道清束手无术,不能解救。”
束手无策 策:办法。
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宋・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无拘无束 拘:限制;束:约束。
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束身修行 束身:约束自身。
约束自身,修养德行。
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往者群气争夺,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束手无谋
束马县车 见“束马悬车”。
束贝含犀 谓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元・汤式《一枝花・赠妓素兰》套曲:“染一枝春色淡,攒两叶翠痕低,束贝含犀,另一种风流意。”
束手缚脚 见“束手束脚”。 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束手待尽
束广就狭 谓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宋・韦居安《梅裥诗话》上卷:“他人欲隐括此意,非累数十言不可,而公以二十八字尽之,真得束广就狭体。”
束手旁观 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2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橐甲束兵 同“櫜甲束兵”。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悬车束马 形容险阻。 《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束手就毙 同“束手待毙”。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束带结发 束系衣带,挽起发髻。谓出仕。 唐・韩愈《争臣论》:“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
束手束足 见“束手束脚”。 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无束无拘 见“无拘无束”。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5回:“你看这荒郊野外,走马射箭,舞剑抡枪,无束无拘,多少快活。”
束蕴请火 见“束缊请火”。 《韩诗外传》:“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
束蒲为脯 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汉・应劭《风俗通》:“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
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束手就困 谓无法摆脱困境。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久束湿薪 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自叙:“而彼久束湿薪之大多数人,犹或曰:‘吾秦人而子语我以越之肥瘠也。’”
卷甲束兵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粒米束薪 粮柴少得可怜。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粒米束薪家里无备,妻子只是怨怅啼哭。”
束身自好 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好:要求自己好。
指保持自身纯洁。
《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束的成语、带束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