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本的成语
带本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1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本末终终 | 本末:树根和树梢;终始:事情的结局和开头。 指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  | 
            《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 正本溯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 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 
            清・戴震《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 
| 弃本就末 | ||
| 七十二变,本相难变 | 即使有七十二个变化,但其原来的面目却难以改变。比喻事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本质却难以改变。 | 明・吴承恩《西游记》载:孙司空会七十二变,只有尾巴变不了。 | 
| 看家本事 |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 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 
| 逐末弃本 | 见“逐末舍本”。 | 唐・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 | 
| 逐末舍本 | 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唐・魏征《隋书・礼仪志四》:“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 | 
| 人穷反本 | 指人在走投无路之时,呼叫天地、父母。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 
| 穷源推本 | 穷:寻求到尽头。 探求事物的本源。  | 
            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明珠悬项,穷源推本应根究。” | 
| 将本图利 | 将:拿;本:本钱;图:谋取;利:利润。 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例,也则是将本图利。” | 
| 追本穷源 | 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 《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鸦片进口,都由华商发售。” | 
| 离本依末 | 见“离本趣末”。 | 《晋书・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 
| 本深末茂 | 本:树根;末:树梢。 根深而枝叶茂盛。比喻事物根底深厚而富于生机,蓬勃茁壮。  |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舍,本深而末茂。 | 
| 原原本本 | 原原:探究原始;本本:追究根本。 原指探究事物的本源。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经过。  |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元元本本,数始于一。” | 
| 正经八本 | 见“正经八百”。 |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 | 
| 不依本分 | 依:安装;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 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 
| 塞源端本 | ||
| 还原反本 |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 | 
| 不安本分 | 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 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 
| 捐本逐末 | 捐:抛弃;逐:追逐。 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 
            《北史・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 
| 端本清源 |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 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宋・朱熹《答龚参政书》:“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 
| 信以为本 | 信:诚实。 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 
| 民以食为本 | 民众以粮食为根本。 | 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一折:“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民以食为本。” | 
| 敦本务实 |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 
| 逐末遗本 | ||
| 端本正源 | 端:端正,清理。 本:根本。 源:根源。 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 
| 舍本求末 | 舍:舍弃;求:追求。 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关尹子・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 
| 有本有则 | 指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 宋・周敦颐《家人睽复无妄》:冶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 | 
| 弃末返本 | 见“弃末反本”。 | 《晋书・食货志》:“使四海之内,弃末而返本,竞农务功。” | 
| 本支百世 |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 《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本的成语、带本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