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敬的成语

带敬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敬贤礼士 礼:以礼相待,尊重。
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敬贤下士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敬贤下士,乐善不倦。”
敬老怜贫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
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令人起敬 使人产生敬意。 宋・朱熹《跋赵中丞行实》:“赵公之孝谨醇笃,虽古人犹难之,三复其书,令人起敬。”
安祥恭敬 古时指教育儿童应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宋・朱熹《小学・嘉言》:教小儿,先要安祥恭敬。
你敬我爱 指人们之间相互尊敬怜爱。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敬恭桑梓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居敬穷理 敬:戒慎,敬肃;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
自处要谨慎严肃,办事学习要穷究事物的道理。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周易・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屈尊敬贤 放下架子。用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有贤德的人。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
怜贫敬老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
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恭敬桑梓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杯茗之敬 请人饮宴的谦辞。 《镜花缘》第十一回:“吴之和对唐敖、多九公道:‘二位大贤由天朝至此,小子谊属地主,意欲略展杯茗之敬,少叙片时,不知可肯枉驾?’”
敬贤爱士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晋书・张轨传》:“实字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王司敬民 王:君主;司:主持。
君王主持国家的职责在于尊重老百姓。
《尚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敬陪末座
敬天爱民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聪,敬天爱民,豁达大度。”
敬老恤贫 老:年老的人。
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敬老慈少 见“敬老慈幼”。 宋・陈亮《蔡元德墓碣铭》:“敬老慈少,使诡猾暴横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赖以省。”
毕恭毕敬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敬鬼神而远之 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悚然生敬
敬贤重士 见“敬贤爱士”。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四折:“元帅宽仁厚德,敬贤重士,岂肯记旧仇,并不挟冤。”
敬老慈穉 见“敬老慈幼”。
必恭必敬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
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敬谢不敏 谢:推辞;敏:聪明。
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厮敬厮爱 厮:互相。
指互敬互爱。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满生与文姬夫妻二人,愈加厮敬厮爱,欢畅非常。”
庄敬自强
恭而敬之 恭:恭敬。
指待人恭敬又有礼节。
老舍《赵子曰》:“李顺恭而敬之的慢慢往起卷那张戏报子。”
轻财敬士 见“轻财重士”。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恭敬不如从命 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宋・赞宁《笋谱・杂说》:“姑闻而后悔,倍怜新妇。故又谚曰: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敬的成语、带敬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