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挑的成语

带挑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挑唇料嘴 见“挑牙料唇”。 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目挑心与 用眼神挑逗,内心相许。 汉・枚乘《七发》:使先施、征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杂裾垂鬋,目窕心与。
挑字眼儿 从措辞用字上找小毛病。
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挑拨:引起;挑动;离间:隔开、拆散;使人不和睦。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9回:“这个姓胡名福,最爱挑拨离间。”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不会挑担子,也拿不动什么东西。形容缺乏劳动锻炼的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那老者定睛把子路上下一看道:‘客官,我看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识不得芝麻,辨不得菉豆。谁是你的夫子!\'
挑拨是非
挑拨煽惑 搬弄是非,煽动闹事。 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日寇、汉奸、托派之辈,则更利用这些缺点和错误,来进行其挑拨煽惑的阴谋,企图造成民变。”
挑大梁 承担关键的任务,承担对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比喻起骨干作用。 金玉舟《赵匡胤》第19章:“他不再是惹事生非的公子哥,而是个有战略思想,能挑大梁的好汉了。”
目挑心招 挑:挑逗;招:指勾引。
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挑唆是非 挑唆:挑逗,引动。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九回:这人姓胡,名福,最爱挑唆是非,说人坏话。
挑么挑六 挑剔,找差错。
孤灯挑尽 孤:孤零零;挑尽:灯芯燃完了。
灯芯燃完了,灯没也烧干了。指一个人孤零零对灯独处,深夜难眠。也比喻生活艰辛拮据。
唐・陈鸿《长恨传》: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琴心相挑 挑:挑逗。
指用琴声表达心意与爱慕之情。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明・屠隆《昙花记》:“你雄姿秀骨风度好,瞥然见把人魂消,又不是琴心相挑,一意愿咏桃夭,谐白发附青霄。”
琴挑文君 挑:挑逗、挑引。
比喻挑动对方的爱慕之情,并表达自己的爱意。亦作“琴心相挑”。
目挑眉语 以眉目挑逗传情。 清・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彼此目挑眉语,心许已久,苦不得间。”
百里挑一 在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相貌或才能特别突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挑得篮里便是菜 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挑得篮里便是菜,一个信送将进去,登时把陈定放了出来。”
挑毛拣刺 故意挑剔毛病。
挑精拣肥 犹挑肥拣瘦。 张爱玲《郁金香》:“人家好好的小姐你就挑精拣肥的,成天的跟丫头们打打闹闹,我的脸都给你丢尽了!”
挑挑剔剔 仔细而慎重地或显然存心挑剔地挑选。
挑三嫌四 见“挑三拣四”。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为你黑间白日的操心,好容易找下这么个媳妇,你还挑三嫌四的。”
挑针打眼 苛评,带有一定程度的敌意的批评或评论。
里挑外撅 阳奉阴违,搬弄是非。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找那心眼儿实、不会里挑外撅的人,找那跟韩老六结仇结怨的,你多联络些人,抱成团体。”
挑三拨四 见“挑三豁四”。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家伙在挑三拨四,我去闯破她不呢?”
挑肥拣瘦 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肥:肥肉;瘦:瘦肉。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挑三检四 见“挑三拣四”。 金近《穿花裙的狼》:“你这孩子,没有你弟弟乖,挑三检四的。”
挑灯夜战
挑三拣四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轻挑漫剔 形容从容地弹奏乐器。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初起不过轻挑漫剔,声响悠柔。”
挑茶斡刺 寻事生非。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非是我挑茶斡刺,则问你李美人生下的孩儿,要说个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挑的成语、带挑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