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忍的成语
带忍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9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忍俊不禁 |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 禁:止。 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
唐・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
惨不忍言 | 惨:悲惨;言:讲,说。 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
坚忍不拔 |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阻兵安忍 | 阻:倚仗;阻兵:仗恃手握兵权;安忍:安于做残忍的事情。 形容行凶作恶而有恃无恐。 |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忍尤含垢 | 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残忍不仁 | 残忍:凶暴;仁:仁爱。 凶恶暴虐不讲仁义。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 |
耳不忍闻 |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
隐忍不发 | 亦作“隐忍不言”。克制忍耐,不向人发泄、透露。 | 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
温良忍让 | 听他人意志的摆布、忍让、屈从。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愤愤地说:‘受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
含辛忍苦 | 见“含辛茹苦”。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商家,连疑心也不当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怅,没个处法。” |
忍俊不住 | 见“忍俊不禁”。 |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张君幽默健谈,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肃时途中遇盗情形,令人忍俊不住。” |
甘心忍受 | 甘心:情愿。 情愿忍受痛苦。 |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九年》:“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
担惊忍怕 |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
忍辱含垢 | 忍、含:忍受。 忍受耻辱。 |
汉・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于心不忍 | 指对某人或处理某事物心存怜悯。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八回:“再要刑法加重,于心不忍,然而人心因此江河日下。” |
忍辱负重 |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
含羞忍辱 | 含:包容;辱:耻辱。 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报仇之后,死亦未迟。” |
含垢忍耻 | 忍受耻辱。 | 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
忍饥受饿 | 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
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 此:这;孰:哪个;容:容忍。 如果这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
《南齐书・张敬儿传》:“履霜于开运之辰,坚冰于嗣业之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
不忍卒读 | 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
容忍为怀 | 心中存著宽容忍耐。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天下未定,将军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
含垢忍辱 | 含:包容;垢:通“诟”;耻辱。 指容忍耻辱。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 |
目不忍视 |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钦宗听罢,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泪落,目不忍视。” |
吞声忍泣 | 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 流泪入口,不敢哭出声响。形容无声地悲泣。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我所以吞声忍泣者,为无儿耳。” |
吞声忍泪 | 形容强忍悲伤。 |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
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 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康有为《大同书》乙部:“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动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矣。”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 《晋书・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解系)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忍饥受冻 | 忍受饥饿与寒冷,形容生活贫困窘迫。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6回:家奴逃散一空,惟有一家人董喜,忍饥受冻,常在刑部照料。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忍的成语、带忍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