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师的成语

带师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兴师动众 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兴、动:发动;众:指大队人马。
《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陈师鞠旅 陈:陈列;鞠:告;师旅:军队。
出征之前,集合军队发布动员令。
《诗经・小雅・采芑》:“钲人伐鼓,陈师鞠旅。”《南史・宋本纪上》:“鞠旅陈师,赫然大号。”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遭:遇到。
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前事之师
精锐之师 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
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后汉书・铫期传》:“明公据山河之固,拥精锐之师,以顺万人思汗之心,则天下谁人不从?”
来好息师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熊罴之师 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之士;师:军队。
比喻勇猛善战的军队。
晋・陆云《南征赋》:乃有熊罴之旅,虓阚之将。
事无常师 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春秋・王诩《鬼谷子・忤合》:“世无常贵,事无常师。”陶弘景注:“主善为师,故无常师。”
师老兵疲 老:衰竭;疲:疲乏。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魏书・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老师糜饷 老师:使军队长期劳困力量衰减;糜:糜废。
劳累军队,浪费军饷。
《明史・杨嗣昌传》:何至久延岁月,老师糜饷为哉?
尊师重道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
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无名之师 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俱之。”
仁义之师 师:军队。
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借鉴。
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问罪兴师 参见[兴师问罪]。
圣人无常师 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
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唐・韩愈《师说》:对人无常师,孔子师剡子、苌弘、师襄、老聃。
蹙国丧师 蹙:迫促;师:军队。
形容国家受难,军队失利。
《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惟闻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
班师回俯 见“班师回朝”。
师逸功倍 师:学习;逸:安闲。
比喻善于学习的人,用时不多,收获很大。
《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旧唐书・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辱国丧师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明史・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教无常师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枕席过师 师:军队。
军队从桥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过那样安稳而容易。
《汉书・赵充国传》:“治湟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
好为人师 好:喜欢;为:做;当。
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丧师失地 军队受到损失,国土被失陷。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二回:宋江正色道:‘众兄弟何如此颓唐!古人一成一旅,尚可中兴。今我虽丧师失地,而现存人马尚有八万,岂不可以有为?为今之计,但求军师设法打个胜仗,便好固住众心了。’
兴师见罪 兴师:起兵。
发动军队,声讨罪过。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今有沛公无礼,他先入关中,封秦府库,改秦苛法,某欲兴师见罪。”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百万雄师 雄:威武雄壮;师:军队。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宋・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师的成语、带师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