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塞的成语

带塞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塞井夷灶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
担雪塞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
拔本塞原 本:树根;原:根源。
比喻背弃根本,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茅塞顿启
堆山塞海
塞翁得马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闭门塞窦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元《宋史・儒林传四・蔡元定》:“若有祸患,亦非闭门塞窦所能避也。”
日湮月塞 湮:堵塞;塞:堵。
每天每月都堵塞。
梁启超《今义》:举国尚俭,则举国之地利日湮月塞,驯至穷蹙不可终日。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充天塞地 指整个宇宙。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精卫塞海 同“精卫填海”。北周 庾信《拟连珠》:“愚公何德,遂荷锸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塞海。
”。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誉塞天下 誉:声誉。
好名声遍天下都知道。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当此时,梁君誉塞天下,属词求进之士,奉文章走梁君门下者,盖无虚日。”
壶浆塞道 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
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周书・于翼传》:“襄城民庶等喜复见翼,并壶浆塞道。”
抑塞磊落 形容心地抑郁,有志未伸,为人却胸怀坦白。 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塞源端本
汗牛塞栋 同“汗牛充栋”。 明・唐顺之《胡贸棺记》:“余不自揆,尝取《左氏》、历代诸史及诸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塞栋者,稍删次之以从简约。”
鼻塞声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塞:堵塞;止:停止。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敷衍搪塞 做事马马虎虎应付一下,塞责了事。 《文明小史》第十一回:“抄上几十联,也可以敷衍搪塞。”
昭德塞违 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春秋・左丘明《左传・恒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孔颖达疏:“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
茅塞顿开 茅:茅草;塞:堵塞。
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波罗塞戏 即双陆。古代游戏,二人相博,类似下棋。
屯街塞巷 形容人多拥挤。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闭明塞聪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汉・王充《论衡・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顿开茅塞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迁善塞违 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 清・谭嗣同《刘淞芙跋》:“闻见既溥,法戒乃兴,迁善塞违,教治以懋。”
豺狼塞道 塞:堵塞。
豺狼堵塞了路。比喻坏人得势掌权。
《北史・隋本纪》: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盗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归。
闭门塞户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见“闭门塞窦”。
钻山塞海 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 沙汀《淘金记》二:“只要你干,我钻山塞海总来一个。”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塞的成语、带塞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