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口的成语
带口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78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口角生风 |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这样骂人的时候却是口角生风,不再有‘这个是’的打搅了。” | 
| 目瞪口哆 | 瞪:眼睛发愣;哆:张口的样子。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 
            宋・洪迈《夷坚丁志・荆山客邸》:“翻揭席荐,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复言。” |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老舍《四世同堂》:“别跟我装蒜了,死不开口。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的小命攥在我手心里。” | 
| 心拙口夯 |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 
| 口讲指画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 
| 口语籍籍 | 籍籍:杂乱的样子。 指议论纷纷,五花八门。  | 
            《汉书・景十三王传》: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复至江都。 | 
| 口轻舌薄 |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 《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 
| 群口啾唧 | 啾唧:细小而杂碎的声音。 形容一班小人在暗地里搬弄是非。  | 
            宋・欧阳修《班班林间鸠寄内》:一身但得贬,群口息啾唧。 | 
| 蛇心佛口 |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 
| 口呆目钝 | 见“口呆目瞪”。 | 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 
| 交口称赞 | 交口:众口一辞。 异口同声地称赞。  | 
            《元史・王利传》:“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 
| 杜口结舌 | 犹言杜口吞声。 | 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 
| 冲口而出 | 不加思索;随口说出。多指说话失于检点。 | 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 
| 热心苦口 | 形容热心恳切地再三劝告。 | |
| 掩口胡卢而笑 | 胡卢:喉间的笑声。 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 
| 赞不绝口 | 赞:称赞;绝:停。 不住口地称赞。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 
| 掩口而笑 | 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 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 | 
| 口快心直 |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 清・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 
| 目瞪口结 | 同“目瞪口呆”。 | 王以仁《流浪》:“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杭的目的时,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 |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 
| 众口销金 |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 汉・焦赣《易林・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 
| 掩口卢胡 | 卢胡:喉间的笑声。 捂着嘴笑。  |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 
| 利口捷给 | 利口:能言善辩;捷给:言辞敏捷,善于应付。 指能言善辩,言辞敏捷,善于应付。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 
| 糊口度日 | 糊口:本是喝粥的意思。 度日:过日子。 勉强维持生活,打发日子。  | 
            《五代史评话・梁史》:“但是小生自小兀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只得把这教学糊口度日,为之奈何?” | 
| 虎口之厄 | 厄:迫害,苦难。 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 
            晋・潘岳《马汧督诔》:久之,西安之救致,竟免虎口之厄。 | 
| 快口直肠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 宋・文天祥《指南录・一・纪事诗四首序》:文丞相心直口快,男子民。 | 
| 指画口授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清・查继佐《罪惟录・徐光启传》:“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 
| 矢口抵赖 | 一口咬定,死不承认。 | 叶兆言《花煞》第一卷第一章:“裕顺吓了一跳,连忙矢口抵赖,咬定绝无此事。” | 
| 口授心传 | 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 | 宋・华岳《翠微南征录・马政》:耳闻目见者,非众所共读之文;口授心传者,非人所同得之学。 | 
| 满口之乎者也 | 满口文言词语。指人物的书呆子气。 | 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口的成语、带口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