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到的成语
带到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 姜:生姜;桂:肉桂;性:性质。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 |
元《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 |
老成见到 | 见到:见识周到。 阅历丰富,见解高明。 |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二出:“有理,有理!老成见到之言,句句合着鄙意。” |
船到桥门自会直 | 桥:桥梁。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
茅盾《赛会》:“算了罢!船到桥门自会直!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 |
无微不到 | ||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
神到之笔 | 犹言神来之笔。 | 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梅花主人传》:“沈启南先生为作《梅花主人图》,世称神到之笔,惜未及见。” |
船到桥门自然直 | 桥:桥梁。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黄二官,不要这样想,‘船到桥门自然直’,我们慢慢的总会有法子好想。” |
马到成功 |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 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
手到病除 |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 |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除。” |
船到江心补漏迟 | 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 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
好心得不到好报 | 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3回:“原来如此,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清・蒋士铨《空谷香・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 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
独到之处 |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
血战到底 |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 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
唐・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
功到自然成 |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
药到病除 | 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
搔到痒处 | 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 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初来乍到 | 刚刚来到。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9章:“行走在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街道上,少平倒不像初来乍到时那般缩手缩脚。” |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 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
手到拿来 |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
车到山前必有路 | 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 | 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高大哥,‘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的。” |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 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 老舍《骆驼祥子》:真要是在这一夜里丢了东西,自己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
说到做到 | 言行一致,说过的话一定用行动实现。 | 莫应丰《将军吟》第二章:“你看吧!我说到做到。” |
死到临头 | 临:面临。 快要到了死亡的时刻。 |
李晓明《平原枪声》:“马英如醉方醒,想不到死到临头却暂时逃出一条活命。” |
打破砂锅璺到底 | 璺: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 比喻追根究底。 |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端的是谁打了来?打破砂锅璺到底,俺娘将着一分充饥饭,俺爷抱着一套御寒衣,他两口儿都来到这里。” |
独到之见 | ||
从头到尾 | 见“从头至尾”。 | 《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到的成语、带到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