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六的成语

带六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法不传六耳 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话可法不传六耳。”
三街六市 同“三街两市”。 《荡寇志》第七十五回:“虽有三街六市,出门便被纱兜儿厮蒙着脸,真是讨厌。”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挑幺挑六 挑剔,找差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六经三史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泛指古代典籍。
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六宫粉黛 六宫:古代皇帝有六个寝宫;粉黛:化妆品,借指美女。
指宫内皇后、妃嫔及宫女。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六朝金粉 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
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元・无名氏《醉花阴・秋怀》:“他他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单单单留下写恨几行书。”
四冲六达 四通八达的要道。 宋・陈师道《徐州学纪》:“徐地东近齐鲁,北属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冲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挑么挑六 挑剔,找差错。
三街六巷 泛指大街小巷。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若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
六合时邕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邕:和睦。
指天下和睦。
晋・张协《七命》:六合时邕,巍巍荡荡。
三十六计
诸亲六眷 总称所有亲戚。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百六之会
五积六受 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
后泛指兵书、兵法。
唐・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贤,浚六韬三略之才谋。”
飞霜六月 旧时比喻有冤狱。 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五藏六府 亦作“五脏六腑”。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
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窃,五藏六府。”
五脊六兽 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呼么喝六 “么”、“六”:骰子的点子。
形容赌博掷骰时,希望得彩而高声大叫。也形容吆喝。
1. 元・尚仲贤《气英布》三折:“咱则是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么喝六。”2. 明・吾丘瑞《运甓记.纫衣被贼》:“赢来时呼么喝六,闹里夺尊;输来时跌脚捶胸,呀声叹气。”也形容装排场,盛气凌人。3. 《水浒传》一○四回:“那些掷色的,在那里呼么喝六,攧钱的在那里唤字叫背。”4. 《喻世明言》卷一○:“倪善继闻知,也来看觑了几遍,见老子病势沉重,料是不起,便呼么喝六,打童骂仆,预先装出家主公的架子来。”
六出奇计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六国封相 封相: 拜相也。
做了六国的宰相。
比喻权势显赫。
《史记》苏秦列传。
六出冰花 六出: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
指雪花。
《宋书・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
四不拗六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明・杨慎《鲁之郊禘辨》:“古语云‘三占从二’,今谚云‘四不拗六’,言贵从众也。”
三姑六婆 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 明・陶宗仪《辍耕录・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五亲六眷 指各种关系的亲眷。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的五亲六眷,家理师徒,磕头摆把的,布满全屯。”
三宫六院 泛指帝王妃嫔。 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
六神不安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六的成语、带六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