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伏的成语
带伏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0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潜深伏隩 | 潜:深藏;隩:河岸弯曲的地方。 形容潜伏深藏,不出头露面。 |
唐・韩愈《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 |
伏节死义 | 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义:为正义而死。 为坚守节操和正义而死。 |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
望尘拜伏 | 见“望尘而拜”。 | 《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 |
伏尸流血 | 伏尸:横尸在地。 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 |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
伏阁受读 | 形容恭敬受教。 |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群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
昼伏夜行 | 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行动。伏:藏躲;行:赶路。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
甘伏下风 | 伏:屈服。 参见[甘拜下风]。 |
|
伏而咶天 | 咶:以舌舔物。 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无法达到目的。 |
荀况《荀子・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龙跳虎伏 |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龙跳虎伏归毫底,鱼跃鸢飞入兴么。” |
摘伏发隐 | ||
反吟伏吟 | 迷信说法,以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推算福祸和婚姻成败。旧时用以象征婚姻难成。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则不遂心,婚姻上更反吟伏吟。 |
岁时伏腊 | 岁时:一年四季;伏腊:伏日和腊日。 指四季时节更换之时。 |
《旧唐书・张九龄传》:“又以其弟九章,九皋为岭南道刺史,令岁时伏腊,皆得宁觐。” |
擿伏发奸 | 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 | |
悠悠伏枕 | 悠悠:长久,遥远;伏枕:伏卧在枕头上。 长时间在枕头上辗转,不能入睡。 |
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
打埋伏 | 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也指事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 | 赵树理《三里湾》十七:当时有些社员见他这么说,明知道他是打埋伏,不想要他,经过几天研究之后,还是要了。 |
鹿伏鹤行 | 指像鹿那样潜伏,像鹤一样飞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 | |
狐凭鼠伏 | 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 《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
老骥伏枥 | 骥:千里马;枥:马槽。 伏枥:就着马槽吃食。 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
三国・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做小伏低 |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将一杯满饮醉模糊。” |
危机四伏 |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
理冤摘伏 | 伸雪冤屈,揭发奸慝。 | |
骥老伏枥 |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鸟伏兽穷 | 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 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贼景鸟伏兽穷,频击频挫,奸竭诈尽,深沟自固。” |
伏尸百万 | 伏在地上的尸体有一百万。形容死伤惨重。 | 《战国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波涛起伏 | 波浪起伏不定。比喻事情起落变化不定。 | 杜甫渼陂行诗:“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黤,阴暗。 |
膝行匍伏 | 见“膝行蒲伏”。 | 清・赵执信《海鸥小谱・长句》:“绮罗红粉轻于尘,膝行匍伏擎金樽。” |
龙蟠虎伏 | 雄踞貌。 | 郭小川《夜进塔里木》诗:“看吧看,那一群庞然大物——黑压压,龙蟠虎伏。” |
煦伏之恩 | 煦伏:鸟卵在羽翼下受孵化。 比喻养育之恩。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少蒙翼卵煦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极大。” |
擒奸擿伏 | 捕捉奸人,揭发隐恶。 | 《纪闻・苏无名》:“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伏的成语、带伏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