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走的成语

带走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飞觞走斝 犹言飞觥献斝。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奔走之友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何嵎》:“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投:投奔)。
指陷入绝境。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奔走相告 奔;走:跑。
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宋・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抗尘走俗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南朝・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唐・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行走如风 形容走路的步子轻快得像风一样。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八:其女或朝出暮至,或夜出晓来,行步如风。
走伏无地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走石飞砂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7回:“走石飞砂势更凶,推云拥雾乱行踪。暗藏妖孽来窥户,又送孤帆过楚峰。”
下坂走丸 在山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则边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以下阪而走丸也。”
东走西顾 比喻顾虑多。 《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吃饭时要防止被食物噎住,走路时要防止摔跤。形容处事小心谨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走斝飞觥 斝、觥:古代酒器。
形容宴饮气氛热烈。
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我这里便亲手高擎碧玉钟,走斝飞觥,咱两个兴正浓。”
大杖则走 杖:木棍;走:逃跑。
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
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走遍天涯 天涯:天边,指极边远的地方。
哪儿都走过了。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游玉隆宫》:“笑我尘踪,走遍天涯。”
走山泣石 山在变动,石头在哭泣。原指桀施暴政即将灭亡。后泛指暴虐的政权即将灭亡。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桀时泰山,山走石泣。先儒曰:‘桀之所将亡,泰山三日泣,今泰山山石远望之若人泣,盖是也。’周武谓周公曰:‘桀为不道,走山泣石。’
走漏风声 泄漏机密或消息。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5回:“今愿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万一走漏风声,娘娘与夫人们只道妾等巧诈,以博圣恩眷宠。”
走为上着 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走着瞧 等着瞧。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再见分晓。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三章:“骑驴看书,走着瞧吧!”
牵着鼻子走 牛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比喻受人支配,盲目地听命于人。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九章:“不能打草惊蛇,不能让敌人牵住鼻子走,这是兵家最忌!”
东走西撞 同“东奔西撞”。 《四游记・华光闹东岳庙》:“闻你不是好人,东走西撞,无事不为,今来我东岳庙则甚。”
走胡走越 胡: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越:古国名,在今江浙一带。
比喻智能之士被迫逃亡,为敌国所用。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疾走先得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汉・焦赣《易林・损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奔走呼号 奔走:奔跑。
呼号:叫喊。
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清・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时奔走呼号,哭声遍野,扶老携幼,弃业抛家,都往内地乱窜。”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行尸走肉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晋・王嘉《拾遗记・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衔枚疾走 衔:用嘴含;枚:像筷子的东西,两头有带,可系于颈上;疾走:快走。
形容夜晚秘密急行军。
宋・欧阳修《秋声赋》:“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走南闯北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斗鸡走狗 斗:使相斗;走狗:唆使狗跑。
做公鸡打架、使狗赛跑的游戏。指旧时纨绔子弟、游手好闲的人的无耻游戏。
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走的成语、带走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