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离的成语

带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寸步不离 寸步:极短的距离。
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离心离德 心:思想;德:信念。
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尚书・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离蔬释蹻 离开蔬食,脱去木屐(一说为草鞋)。比喻脱离清苦生活,入身仕官。 《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蔬释蹻而享膏粱。”
避世离俗 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东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惝恍迷离 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
迷离:模糊不清。
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离乡避井
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孟,孟良。焦,焦赞。二人是宋代小说中人物,情同手足,某次战役中焦赞被捕,孟良以为焦必死,因而自杀。比喻同性间的友谊深厚,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与“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义近。与“秤不离锤,锤不离秤”义同。
离鸾别鹤 见“离鸾别凤”。 《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胡笳十八拍》:“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
吊虎离山
形影不离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乡土难离 乡土:家乡,故土。
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若离若即 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諆,遂有师相门生之谤。”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
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李晓明《平原枪声》:“俗话说:‘故土难离’。”
颠仆流离 同“颠沛流离”。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饶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颠仆流离道上。”
离乡背土 见“离乡别土”。 元・张浩养《一枝花・咏喜雨》套曲:“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得也离乡背土。”
离合悲欢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明・陆采《明珠记・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流离颠痜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同流离颠沛”。
飞遁离俗 飞遁:指隐退。
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三国・魏 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
半步不离
离经畔道 ①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
弩箭离弦 弩:利用机械力射箭的弓。
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极其迅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过度,后走的如弩箭离弦。”
陆离光怪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见船上扎着无数五色的彩球,夹着各色的鲜花,陆离光怪,纸醉金迷。”
绝类离群 绝:越过,越出;类:同类。
形容超群出众。指与人群隔绝,脱离尘俗。
宋・苏轼《表忠观碑》:“笃生异人,绝类离群,奋挺大呼,从者如云。”
迷离徜彷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同“迷离惝恍”。
离鸾别凤 比喻夫妻离散。 唐・李贺《湘妃》诗:“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离离蔚蔚
绝类离伦 绝:超越;类:同类;伦:类。
形容超群出众。
唐・韩愈《进学解》:“绝类离伦,优入圣城。”
势合形离 势:形状;形:形体。
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
三国・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离乡别土 同“离乡背井”。 唐・元稹《花栽》诗:“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颓。”
坐卧不离 谓时刻相随。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向邬梨讨了叶清的妻安氏进来。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离的成语、带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