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用的成语

带用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强本节用 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
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先秦・荀况《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行藏用舍 行:做,实行。
藏;退隐。用:任用。
舍:不用。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无所用之 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葬用柔日 柔日:天干中的乙、丁、己、辛、癸五天,其余五天为刚日。
春秋时代习俗,死者埋葬必须选择柔日。
清・顾炎武《日知录・经义・葬用柔日》:“春秋葬用柔日,汉人不知此义,皆用刚日。”
感情作用
一搭两用 一样东西当两样用。
机关用尽 机关:周密而巧妙的计谋。
比喻费尽了心机;挖空了心思;绞尽了脑汁地搞计谋。也作“机关算尽”。
宋・黄庭坚《牧童歌》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谨行俭用 谨慎行事,节省费用。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可不道个谨行俭用,十年不富,天之命也。”
省用足财 省:减少,节约;足:充实。
减省费用,积聚财富。
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轻关易道,通商宽衣,懋穑劝分,省用足财。”
上用目,则下饰观 在上边的能够明察,下边的伪装行为就会被发现。 《韩非子・有度》: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
私心自用 私:个人的;自用:凭主观行事。
只凭自己的心意行事。
清・王韬《瓮牖余谈・西历缘起说》:“乃其后诸王竟私心自用,随意加减年日之多寡。”
备而不用 备:准备。
准备好而暂时不用;以应急需。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量敌用兵 量:估计;兵:兵力。
根据敌方的具体情况,使用自己的兵力。
取精用宏 精:精华。
用:采用;享用。
宏:通弘;大。
从大量的事物中取其最好的。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调停两用 谓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
专款专用 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钱款专项使用。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上级一再强调专款专用。”
天生我才必有用
枉用三尺 枉:歪曲;用:使用;三尺:古代用三尺长的的竹简记载法律。
指为了达到个人不正当的目的而曲解使用法律。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
寅年用卯年 寅上预支了卯年的财物开支。比喻入不敷出,预先借支。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我打量虽是琏儿管事,在家自有把持,岂知好几年头里已就寅年用了卯年的,还是这样装好看,竟把世职俸禄当作不打紧的事情,为什么不败呢!
才大难用 见“材大难用”。 《书言故事・花木类》:“有才不遇,曰才大难用。”
利用厚生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
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尚书・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妙:巧妙;心:思考,灵活。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大器小用
对症用药 症:病症。
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刑措不用 措:设置,设施。
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刑错不用 错,同措,搁置。全句是说刑法搁置不用。形容国家太平,百姓安宁,不必使用刑法。与“刑期无刑”义近。 荀子议兵篇:“传曰:『威厉而不诚,刑错而不用。』”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清・黄宗羲《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乐为用命 用命:听从命令。
乐于听从命令,为之效力。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甘宁传》: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用舍失宜 行政措施不当。 明˙胡广˙文天祥从容就义:“权臣误国,用舍失宜。”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用的成语、带用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