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权的成语

带权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大权在握 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曾朴《孽海花》第21回:“总要升到了秤长,这才大权在握,一出一入操纵自如哩!”
权倾天下 权势压倒天下。形容权势极大。 宋・魏泰《东轩笔录・吕惠卿》:“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
专权跋扈 跋扈:霸道,不讲理。
专断蛮横,蛮不讲理。
《清朝野史大观・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惟载垣等前后一切专权跋扈情形,谋危社稷,是皆列祖列宗之罪人。”
一时之权 暂时的权宜。 《韩非子・难一》:“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淮南子・人间训》:“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权衡利弊 权:称砣。
衡:称杆。
权衡:比较,衡量。
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子母相权 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
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货币之重者、大者为母,轻者、小者为子。币轻物贵,推行重币以市贵物,称母权子;币重物轻,推行轻币以市贱物,亦不废重,称之权母。”
揽权纳贿 揽:把持。
纳:接纳。
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
以权谋私 以:凭借;权:权力;权势;谋:谋求;谋取;私:私利。
凭着权利谋取私利。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权知轻重,度知长短 权:权衡,估计;度:量。
称一下才知道轻重,量一下才知道长短。比喻要想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先查明情况。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三权分立
大权独揽 揽:把持;掌握。
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达权知变 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顶寇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
通权达变 通:懂得;权:权宜;达:通晓;懂得。
通晓权宜;适应变化。指办事不死守常规;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只好通权达变,放在手下备用吧。”
两害相权取其轻 权,衡量。取,选择。轻,指为害较小者。形容处理事情时,先衡量轻重得失,再选择伤害较小的方法去做。
择利行权 权:权宜,因时因事变通办法。
指选择有利条件,采取应变措施。
《投笔肤谈・兵机》:“惟能因机而制变,择利而行权。”
权时救急 权:称量。
正确分析形势,挽救危急局面。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
招权纳贿 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
抓权力,受贿赂。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臣寮雷孝友上言》:“遂招权纳贿,其门如市。”
独揽大权 揽:把持。
一个人把持着权力,独断专行。
欧阳山《三家巷》:“不是我小弟看中这份官职,贪恋这份钱财,可总不能让那些赤化分子独揽大权,为所欲为。”
挟势弄权 倚仗势力,玩弄权术。 清・洪昇《长生殿・情悔》:“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的尽!”
丧权辱国 丧:丧失;辱:屈辱;耻辱。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天赋人权
专权恣肆 专权:独揽大权;恣肆:放纵,没有约束。
大权独揽,肆意胡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8回:“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矣。”
生杀之权 生:叫人活;杀:叫人死。
操纵着叫人生或死的权力。形容权力很大。
汉・荀悦《汉纪》第28卷:“况郭解之论,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罪已不容于诛矣。”
贪权窃柄 柄:权力。
贪图权势,窃取权力。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贪权窃柄者则曰:‘德如尧舜矣,焉用劳神!’”
兼权熟计 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趋权附势 趋:奔走;权:权势。
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宋・李觏《名公手书・萧注》:“注鄙人,然而有志于圣贤之术,心铭足下之道,故发此书以闻,非今之趋炎附势辈,闻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足下其以为是非。”
权均力齐 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
舍道用权 权:权变。
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晋・葛洪《抱朴子・良规》:“周公之摄王位,伊尹之黜太甲,霍光之废昌邑,孙琳之退少帝,谓之舍道用权,以安社稷。”
应机权变 权:权宜。
顺应机宜,采取变通的措施。
唐・无名氏《仙传拾遗・张子房》:“子房读书,能应机权变,佐汉祖定天下。”
贵戚权门 贵戚:帝王的内外亲戚;权门:权贵豪门。
尊贵的皇亲国戚和有权势的豪门大族。
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皆交游贵戚,趋权门。”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权的成语、带权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