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愧的成语

带愧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妒富愧贫 忌妒别人富裕,羞愧自己贫穷。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3回:“奈他们有年老的懒于热闹,有家内没有人,又有疾病淹留,要来竟不能来,有一等妒富愧贫不肯来的。”
自愧不如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唐・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
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感愧无地 无地:没有一丝一毫的空余之地。
形容对人的感激、惭愧到了极点。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今弟在困危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斋相借,令弟感愧无地,所以先来谢过,再细细请教。
恬不知愧 见“恬不知耻”。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受之无愧 受:接受,得到。
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
内省无愧 经过反省而问心无愧。 宋・李觏《寄祖秘丞》:方兹恋庭闱,旋已对狱吏,试言其所由,内省亦无愧。
不愧不怍 愧、怍:惭愧。
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仰不愧天 仰:抬头;愧:惭愧。
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问心无愧。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愧怍无地 怍,惭愧。全句是说羞愧得无地容身。又作“愧悔无地”、“愧汗无地”、“愧颜无地”。 七侠五义第十四回:“不想大人如此厚待,使小人愧怍无地。”
受之有愧 受:接受,得到。
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感到惭愧。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涤私愧贪 涤:清除;私:私心;愧:惭愧;贪:贪心。
清除私心,对贪心感到惭愧。这是一种内心自我修养的要求。
当之有愧 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感到惭愧。 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谦之辞。
自愧弗如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妻亦心贤之,然自愧弗如,积惭成忌。”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怍,惭愧。比喻人做事光明磊落,心胸坦荡,毫不愧疚。又作“俯仰无愧”。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问心有愧 愧:惭愧。
问问自己觉得有感到惭愧的地方。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只是我自己问心有愧,便觉得不好。”
无愧屋漏 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
原指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无愧于心。后转义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邪念。
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劳副都之辨》:“惟存一矢慎之心,无愧屋漏。”
不愧不作 愧、怍:惭愧。
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面有愧色 愧:惭愧。
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形容有所内疚。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于是越王默然不悦,面有愧色。
无愧衾影 表示没有做亏心事。 元《宋史・蔡元定传》:“刎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满面羞愧 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
满脸都表现出羞耻和惭愧的表情。形容因做错事而内疚和惭愧。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成然满面羞愧,缩颈而退。
愧不敢当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称赞或物品受之有愧。 清・郑燮《刘柳村册子》:“紫琼崖道人,慎郡王也,赠诗:‘按拍遥传月殿曲,走盘乱泻蛟宫珠。’愧不敢当,然亦佳句。”
当之无愧 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当:担当;承受;之: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
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于心不愧 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
羞愧难当 当:承受。
指感到十分羞愧内疚。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
于心无愧 愧:惭愧,羞愧。
从心里感到没有什么可愧疚的。指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亦作“于心不愧”。
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
愧天怍人 怍:惭愧。
对天对人,都感到惭愧。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俯仰无愧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问心无愧 愧:惭愧。
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愧悔无地 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你问到这里,我安骥诚惶诚恐,愧悔无地。”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愧的成语、带愧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