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安的成语
带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2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安步当车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 步:步行;当:代替。 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安之若命 |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 战国・庄子《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
寝不遑安 | 遑:空闲。 睡觉不能安眠。形容终日操劳忙碌。 |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此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
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安营扎寨 | 安营:安置营房;扎寨:修筑军营栅栏。 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并在四周修筑栅栏;使军队驻扎下来。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 |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 |
安分随时 | 时:时俗。 安守本分,顺随时俗。指处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满足现状。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
安老怀少 |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
寝不安席 |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安邦治国 | 使国家安定太平。 |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
各安生理 | 各:各个;生理:职业和日常生活。 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2回:“我去高老庄探亲,哥哥去花果山称圣,白龙马归大海成龙……我们都各安生理去也。” |
安如盘石 | 安:安稳;盘石:大石头。 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
荀况《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
安土重旧 | 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 《后汉书・南蛮传》:“[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 |
听天安命 | 听:任凭;命:命运。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
巴金《秋》:“也说不上满意,这不过是听天安命罢了。”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 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
兴国安邦 | 兴:兴盛;邦:国家。 国家兴盛安定。 |
《林海》:“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
富国安民 |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 《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
行坐不安 | 行:走。 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安。” |
居常之安 | 指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 晋・陆机《豪士赋》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谀之说,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 |
畏难苟安 | 苟:苟且。 害怕困难,苟且偷安。 |
《清史稿・食货志》:“大学士倭仁疏陈黑地升科,州县畏难苟安,请申明赏罚。” |
安定团结 | 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 邓小平《军队要整顿》:“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整顿军队。” |
乐道安贫 |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 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
《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方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
晏安酖毒 | 谓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 | |
安祥恭敬 | 古时指教育儿童应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
宋・朱熹《小学・嘉言》:教小儿,先要安祥恭敬。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 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安之若素 |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 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
安心恬荡 | 心情平静,不求名利。 | 《文选・张华・励志诗》:安心恬荡,栖志浮云。 |
乐退安贫 | 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 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
安然无事 | 犹言平安无事。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
民不安枕 | 安:安稳。 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安的成语、带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