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今的成语
带今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5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居今稽古 | ||
震古烁今 | 烁:光亮的样子。 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
清・谭嗣同《仁学》:“称震古烁今之仁政焉。” |
是古非今 | 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 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且儒雅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
学贯古今 | 贯:通。 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知识。 |
《明史・黄道周传》: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
通达古今 | 通:通晓;达:到达。 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物。形容知识渊博,见闻广博。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赞》:“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
竞今疏古 | 指厚今薄古。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 |
说今道古 |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 元・张可久《端正好・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
以古制今 | 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 | 《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
酌古准今 | 见“酌古准今”。 | 明・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准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 |
薄今厚古 | 薄:轻视,鄙薄;厚:优待,重视。 重视古代,轻视现代。 |
宋・杨万里《文帝曷不用颇牧论》:“浅于知而深于思,薄今而厚古,岂特颇牧而已哉!” |
以古喻今 | 喻:说明。 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
《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
冠绝古今 | ||
尊古贱今 | 尊祟古代的,轻视当代的。 |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 |
指古摘今 | 摘:选取。 指摘古今。形容才气纵横,议论锋利。 |
清・徐麟《长生殿序》:“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 |
尊古蔑今 | 尊祟古代的,轻视当代的。 |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比十八妖魔辈,尊古蔑今,咬文嚼字,称霸文坛。” |
酌古斟今 |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 明・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 |
陈古刺今 | 借古讽今。 | 《诗经・王风・大车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 |
引古喻今 |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引古喻今,言微理举。” |
超今冠古 | 冠:超出众人。 超越古今。亦作“超今越古”、“越古超今”。 |
唐,韩愈《贺册尊号表》:“众美备具,名实相当,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
今宵有酒今宵醉 | 今夜有酒喝,就把握机会在今晚畅饮一番。比喻及时行乐。 | 权审绝句诗:“今宵有酒今日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
今是昨非 |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于今为烈 | 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 鲁迅《华盖集・论辩的魂灵》:“党同伐异之风,于今为烈。” |
镕古铸今 | 见“镕今铸古”。 | |
怀古伤今 | 怀:想念;伤:忧思。 怀念过去的时光,哀叹现在。 |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
抚今思昔 | 见“抚今悼昔”。 | 秦牧《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
贯穿古今 | 贯穿:贯通,通达。 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 |
宋・洪迈《夷坚丙志・赵和尚》:“至于贯穿古今,精练吏事,于天下文官实为第一。” |
古今中外 | 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 | 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 |
古今一揆 | 揆:尺度,准则。 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情况相同。 |
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古今一揆,先后不贸。” |
感今怀昔 |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 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
泥古违今 | 泥:拘泥,约束限制。 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
宋・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今的成语、带今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