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仁的成语
带仁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麻痺不仁 | 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情。 |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 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
残暴不仁 |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
奉扬仁风 | 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 旧时用作颂扬德政。 |
《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
仁心仁术 | 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
买卖不成仁义在 | 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
杀身成仁 |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 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仁者无敌 | 无敌,没有人能够抵挡。用来表示仁者爱人,以德服众,天下的人都来归附,所以没有人可和他匹敌。 | 孟子梁惠王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
含仁怀义 | 谓有仁义之德。 | 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 直:正直;不仁:不讲道义。 不要相信表面上的正直,要防备别人心存不良。 |
《增广贤文》: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
施仁布恩 | 施:给予;布:布施。 给人以仁德和恩惠。 |
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刘皇叔施仁布恩,爱惜军卒养下民。” |
仁义之兵 | 兵:军队。 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为仁由己 |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表示做好事全凭自己作出决定。 |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 |
仁至义尽 |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 西汉・戴圣《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
仁人义士 | 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 明・方孝孺《云敝赞》:“古之仁人义士,视刀锯如饮食。” |
亲仁善邻 | 见“亲仁善邻”。 |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 |
求生害仁 | 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仁心仁闻 | 闻:出名,有声望。 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
见仁见知 | 泛指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对象所持看法各异。清魏源《游山后吟》之六: “臧谷忘羊孰歧视,役情于外皆堪耻。 安得太上忘悲喜,安得见仁见知遗听视! ” ●《易·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道: 规律。 性: 本性。 知: 同 “智”。 古人认为,阴阳之道,无所不包,复杂而多变,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由于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
|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 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 语出《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
里仁为美 | ||
残虐不仁 | 仁:仁爱。 凶恶暴虐不讲仁义。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2回:“再说那山东鲁王刘豫守在山东,残虐不仁,诈害良民,也非止一端。” |
施仁布泽 | 施:给予;布:布施;泽:恩泽。 给人以仁德和恩惠。 |
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冯商的,冯商的,积功累德;冯商的,冯商的,施仁布泽。” |
假仁假意 |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 |
残忍不仁 | 残忍:凶暴;仁:仁爱。 凶恶暴虐不讲仁义。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 |
麻痹不仁 | 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 | 明・李贽《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
知水仁山 |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
交易不成仁义在 | 交易:做生意;仁义:仁爱和正义。 生意虽没有做成,但感情和义气还是存在的。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十四回:买卖中的规矩,交易不成仁义在,虽然木料没批,酒肴是要预备的。 |
法外施仁 | 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 明・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中》:“其驰驱通义一带,亦不无微劳可悯。乞皇上法外施仁,俯从部议。”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仁的成语、带仁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