ěrzhīyán

逆耳之言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nì ěr zhī yán

注音 ㄋㄧˋ ㄦˇ ㄓ ㄧㄢˊ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逆耳良言,直言不讳,忠言逆耳,两可之言,口蜜腹剑

意思解释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用法: 作宾语;指不顺耳的话。

例子: 你不要讨厌我的逆耳之言逆耳之言的详细解释折叠展开【释义】指听起来不顺耳的话语。见“忠言逆耳”条。【典故】此处所列为“忠言逆耳”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因为饱受强邻秦国的威胁,加上国君无能,人心涣散,以致内忧外患交迫,随时都可能亡国。韩非身为韩国的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门下受业学习,希望能用一己之才,为国效力,挽救国势。他虽屡次上书劝谏韩王,却无法受到重用。于是他把满腔的抱负雄心,写成《韩非子》一书。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药,吃起来虽然觉得很苦,但是聪明的人却会勉强自己喝下它,

英语: bitter(home) truth(speech that grates on the ear)

俄语: резкие замечáния

德语: Worte,die wenig andenehm zu hǒren sind

详细解释

【释义】

指听起来不顺耳的话语。见“忠言逆耳”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忠言逆耳”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因为饱受强邻秦国的威胁,加上国君无能,人心涣散,以致内忧外患交迫,随时都可能亡国。韩非身为韩国的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门下受业学习,希望能用一己之才,为国效力,挽救国势。他虽屡次上书劝谏韩王,却无法受到重用。于是他把满腔的抱负雄心,写成《韩非子》一书。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药,吃起来虽然觉得很苦,但是聪明的人却会勉强自己喝下它,因为知道吃下之后能够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话语,听起来让人很难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却会听从,因为知道采纳之后可以成就大业。后来“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诚恳正直的规劝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书证】

  • 01.《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严程阚薛传・张纮》:“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
  • 02.《明史・卷一九○・石﹝王+缶﹞列传》:“自﹝王+缶﹞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季,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

字义分解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逆耳之言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枥」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