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ǔchéngzhēn

磨杵成针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感情

褒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mó chǔ chéng zhēn

注音 ㄇㄛˊ ㄔㄨˇ ㄔㄥˊ ㄓㄣ

繁体 磨杵成針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功到自然成,磨杵作针,铁杵磨成针,水磨工夫

反义词 一暴十寒,半途而废

意思解释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 明・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

例子: 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磨杵成针的详细解释折叠展开【释义】杵,舂米、捣药时用的棒槌。“磨杵成针”指把铁棒磨成针。典出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磨针溪》。后用“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努力去做,无论多么困难的事,都可以成功。【典源】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磨

英语: grind mortar into a needle(Constant dripping will wear away a stone.)

俄语: капля камень точит

日语: 槌(つち)をみがいて針(はり)にする

详细解释

【释义】

杵,舂米、捣药时用的棒槌。“磨杵成针”指把铁棒磨成针。典出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磨针溪》。后用“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努力去做,无论多么困难的事,都可以成功。

【典源】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磨针溪》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1]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2]方磨铁[3],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4]。

注解

[1]李太白: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家居四川绵州,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个性率真豪放,嗜酒好游。玄宗时曾为翰林供奉,后因得罪权贵,遭排挤而离开京城,最后病死当涂。其诗高妙清逸,世称为“诗仙”。

[2]老媪:年老的妇人。媪,音ǎo,老妇。

[3]杵:舂米、捣药、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棒槌。

[4]卒业:完成学业。

【典故】

南宋祝穆所撰写的《方舆胜览》中记载著:相传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学,学业未成,便中途离去了。在离开的路途上,经过一条小溪,他看到一个老妇人正在磨铁杵。李白好奇地问老妇人在做什么,老妇人说她想把铁杵磨成针。李白深深地为老妇人的毅力感动,于是返回学堂,从此发愤读书,终于有所成就。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磨杵成针”,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努力去做,无论多么困难的事,都可以成功。

【书证】

  • 01.明・杨慎〈七星桥记〉:“人心若坚,神功可冀。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

造句示例

  • 想得到真正的学问,必有须磨杵成针的精神。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磨杵成针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辈」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