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jìnggāoxuán

明镜高悬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感情

褒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míng jìng gāo xuán

注音 ㄇㄧㄥˊ ㄐㄧㄥˋ ㄍㄠ ㄒㄩㄢˊ

繁体 明鏡高懸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铁面无私,秦镜高悬,虚堂悬镜,高悬秦镜

反义词 贪赃枉法

意思解释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出处: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 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

正音: “悬”,读作“xuán”,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悬”,不能写作“县”。

辨析: “明镜高悬”与“铁面无私”有别:“明镜高悬”重在“明察”;“铁面无私”重在“公允”。

英语: a just trial by an honest official

俄语: справедливый и объективный

歇后语: 秦始皇的房子 —— 明镜高悬

谜语: 清官头上的镜子 (谜底:明镜高悬)

详细解释

【释义】

传说秦宫有方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鉴别人心邪正。典出《西京杂记》卷三。后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办事明察无私,执法公正严明。

【典源】

《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1]。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2]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3]。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4],[5]常以照[6],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注解

[1]表里有明:正反两面都明亮。

[2]扪:抚、摸。

[3]历然无碍:清楚而无阻碍。

[4]胆张心动:心胆慌张跳动。

[5]秦始皇: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而把古时的皇与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废谥法,以世计。废封建,行郡县,以集权中央;统一度量衡与文字;开辟驰道,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为消除反侧与箝制思想,没收民间兵器,偶语诗书者弃市,又有焚书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于始皇三十七年,死于巡游途中。

[6]宫人:宫女的通称。

【典故】

根据《西京杂记》的记载,刘邦攻入咸阳宫时,寻获宝物一方明镜,它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也能鉴别人心正邪。秦始皇常利用它来照宫女,凡心胆慌张跳动的就杀死她。杜甫〈洗兵马〉诗“司徒清鉴悬明镜”句,正式用“悬明镜”来称许司徒李光弼,从此人们就以“明镜(秦镜)高悬”来比喻官吏办事明察洞烛,执法公正严明。

【书证】

  • 01.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 02.清・钱谦益〈致龚芝麓书〉其二:“秉钧当国,正须料理人才,牛溲马渤亦是药笼中物,况有法眼天眼,明镜高悬,则弟之片言,或亦可备下体之采耳。”
  • 03.《好逑传》第七回:“我铁中玉远人也,腑肺隐衷,本不当秽陈于小姐之前;然明镜高悬,又不敢失照,因不避琐琐。”
  • 04.《三侠五义》第五回:“不料小人姪儿,今日看见此坠,被人告到太爷台前。惟求太爷明镜高悬,伸此冤枉!”
  • 05.清・洪仁玕《英杰归真》:“干王明镜高悬,真伪立见,愚弟决去妖官来投。”

【用法】

语义比喻官吏执法能公正严明。褒义。

类别用在“执法严明”的表述上。

例句

这位法官果真是明镜高悬,平反不少冤情。

陈法官判案一向公正严谨,真可说是明镜高悬

这位法官详查案情,明镜高悬,使冤狱得以昭雪。

法官在断案时应明镜高悬,不受私欲和强权的左右。

他是位清廉自持、明镜高悬的法官,毕生致力建立公正严明的司法制度。

面对被害人的控诉,原本应明镜高悬的法庭却视而不见,让人不禁怀疑公理何在?

语义比喻办事能明察无私。褒义。

类别用在“明察奸恶”的表述上。

例句

你不用担心这些谣言,经理一向明镜高悬,会有适当的处置。

这些小人擅长蛊惑人心,所幸新任主管明镜高悬,让他们个个原型毕露。

造句示例

  • 盛?因为断这两个案子,还被当地的耆老士绅狠狠的夸奖了一番,送了一块‘明镜高悬’的牌匾。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明镜高悬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