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òxìngzāi

乐祸幸灾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lè huò xìng zāi

注音 ㄌㄜˋ ㄏㄨㄛˋ ㄒㄧㄥˋ ㄗㄞ

繁体 樂禍幸災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幸灾乐祸

反义词 兔死狐悲,同病相怜

意思解释

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

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缺乏善意。

英语: lick one's chaps

详细解释

【释义】

即“幸灾乐祸”。见“幸灾乐祸”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幸灾乐祸”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幸灾乐祸”系由“幸灾”及“乐祸”二语组合而成。 “幸灾”见于《左传・庄公二十年》,故事是说晋惠公时,晋国发生饥荒,秦国卖粮给他们,帮助晋国度过难关。第二年,秦国也遇上荒年,向晋国购买粮食,晋国却不答应。大夫庆郑觉得这样不妥,劝晋惠公说:“忘恩负义会导致无亲;看见别人有难而高兴是不仁;贪爱财物不与人分享是不祥之举;得罪邻国是不义的行为。这四种美德都没有,如何能维持国家的长久?”虽然庆郑不断地劝说,但惠公还是没采纳他的意见。果真秦国收到消息后非常气愤,隔年起兵攻打晋国,晋国非但大败,连惠公都被俘虏了。此处原文就用了“幸灾不仁”。 “乐祸”见于《左传・庄公二十年》,故事是说春秋时,周庄王的宠妾生了个儿子子颓,个性荒淫无知。惠王时,有几个大臣发动叛乱,夺取政权,将惠王驱逐,改立子颓为王。惠王逃到郑国,郑厉王打算从中调停,但听说子颓和大臣们每天听歌观舞、寻欢作乐,便对虢叔说:“我听说表达哀乐不看时机,必会遭致灾祸,子颓在国家动乱时还那样日夜笙歌,简直是『乐祸』。连刑官在执行死刑时,君王都不应设宴享乐,更何况是他们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王位之时。眼前大祸临头还不知忧虑,这种人能接受他吗?”于是决定转而支持周惠王。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幸灾乐祸”,用来指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为乐。

【书证】

  • 01.《宋书・卷七四・沈攸之列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乐祸幸灾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嶂」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