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ùnshòuyóudòu

困兽犹斗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kùn shòu yóu dòu

注音 ㄎㄨㄣˋ ㄕㄡˋ ㄧㄡˊ ㄉㄡˋ

繁体 困獸猶鬥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铤而走险,狗急跳墙,禽困覆车,垂死挣扎,负隅顽抗,穷鼠啮狸

反义词 坐以待毙

意思解释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例子: 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正音: “斗”,读作“dòu”,不能读作“dǒu”。

辨形: “犹”,不能写作“游”、“允”。

辨析: “困兽犹斗”和“垂死挣扎”、“负隅顽抗”;都有“身处绝境”;还竭力挣扎的意思。不同在于:“困兽犹斗”重在“困”字;“垂死挣扎”重在“垂死”;“负隅顽抗”重在“负隅”;它们各自所含特殊意义不同。

英语: One fights to the death in desperation.

俄语: загнанный зверь отбивается

德语: ein umstelltes Wild wehrt sich verzweifelt--in einer hoffnungslosen Lage verzweifelte Anstrengungen

谜语: 虎牢酣战势未休 (谜底:困兽犹斗)

详细解释

【释义】

被围困的野兽尚且作最后的搏斗。比喻处于绝境,仍然奋力抵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负嵎顽抗”

【典源】

《左传・宣公十二年》

秋,晋师归,桓子请死,晋侯欲许之。士贞子谏曰:“不可。[1],晋师[2],[3]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公曰:『[4]犹在,忧未[5]也。困兽犹斗,况[6]乎!』及[7]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今天或者大警晋也,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其无乃久不竞乎?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夫其败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损于明?”晋侯使复其位。

注解

[1]城濮之役:春秋时晋文公率诸国之兵与楚人战于此,楚师败绩,文公遂为春秋五霸之一。

[2]三日谷:晋国军队已经吃了楚国三天的存粮,意谓晋军已打败楚军。

[3]文公:春秋晋国之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97—前628),献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献公嬖骊姬,杀申生,重耳奔狄。公任用狐偃、赵衰诸贤,纳周襄王,救宋破楚,继齐桓公为诸侯盟主,成为五霸之一,谥文。

[4]得臣:春秋楚国大将成得臣(?∼公元前632),即子玉,性刚,治军严,官至令尹。楚成王三十九年,率军围宋。次年,晋攻楚之盟国卫、曹以援宋。成王命撤宋围,子玉违君命与晋军战,大败于城濮,受责自杀。

[5]歇:停止。

[6]国相:国家宰相。此指楚国令尹成得臣。

[7]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左传・定公四年》

十一月庚午,二师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㮣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弗许。夫㮣王曰:“所谓『臣义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谓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史皇以其乘广死。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㮣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澨。五战,及郢。

【典故】

鲁宣公十二年秋天,晋楚交战,晋败回到了国内,将军荀林父(桓子)因而请求死罪,晋景公打算答应他。士贞子劝谏说:“不可以。以前城濮一战,晋军胜利后已经吃了三天楚军留下的粮食,但晋文公还是面有忧色。左右随从说:『有了喜事却忧愁,难道有了忧愁的事才高兴吗?』文公说:『楚国大将得臣还在,忧愁还不能结束。一头被围困的野兽,尚且还要作最后的搏斗,何况是一国的宰相!』等到得臣受责而死后,文公才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因为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并且是楚国的再次失败,以致楚国历经两代君主都不能强盛。如今晋国战败,或许是上天要警戒晋国,但若杀了荀林父,便等于楚国再胜利一次,恐怕晋国也无法长久强盛吧!荀林父事奉国君,进则想要竭尽忠诚,退则想要弥补过失,是国家的忠诚卫士,怎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就如同日蚀月蚀般,哪里会损害他的光明?”景公于是让荀林父恢复官职。典源又见《左传・定公四年》。内容则是表述吴、楚二国对峙于柏举,吴国的夫㮣王进攻楚军,大败楚军。继续追赶楚军至清发时,打算再发动攻击。夫㮣王认为受困的野兽尚且还要搏斗,何况是人?如果楚军觉悟既然不能免于死而一起奋战,届时必然会打败吴国。因此,不妨让先渡河的人感觉可以逃脱,跟随在后面的人因羡慕他们,也会没有了斗志,所以要等楚军渡河至一半时,才发动攻击。果然,又再次打败了楚军。此处《左传》原文也用到“困兽犹斗”一语。后来“困兽犹斗”被用来比喻身处绝境,仍然奋力抵抗。

【书证】

  • 01.《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源)
  • 02.《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源)
  • 03.汉・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文公犹有忧色,曰:『子玉犹存,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 04.《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列传》:“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 05.《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今司马邺君臣自以逼僭王畿,雄劣不同,必致死距我,将军宜整阵案兵以击之,弗可轻也。困兽犹斗,况于国乎!”

【用法】

语义比喻处于绝境,仍然奋力抵抗。

类别用在“坚决力战”的表述上。

例句

你快快投降吧!别再困兽犹斗了!

我们要提防敌人困兽犹斗的反击,一点也不可松懈。

今日虽然陷入苦战,但是困兽犹斗,我们怎可轻言投降?

敌人虽然已经被包围了,但他们仍在作困兽犹斗的挣扎。

困兽犹斗,你与其把他逼上绝路,不如给他留点退路吧!

这批黑帮份子困兽犹斗地顽强抵抗,让警方感到十分棘手。

这个歹徒困兽犹斗,与警察经历一番对峙后,才终于束手就擒。

【辨识】

同义“困兽犹斗”及“负嵎顽抗”都有奋力抵抗的意思。

异义“困兽犹斗”多用在被围困的绝境中;“负嵎顽抗”用在有所凭借的情况下。

例句困兽犹斗负嵎顽抗例句✅❌敌人虽然已经被包围了,但他们仍在作困兽犹斗的挣扎。❌✅面对联军的镇压,叛军依然扼守在堑壕中负嵎顽抗

造句示例

  • 你不知道困兽犹斗吗?为什么这样麻痹大意?
  • 小虫被踩也会翻身。//困兽犹斗。
  • 当西方世界在财政深渊中困兽犹斗之时,中国正慎重地前进。
  • 顽固分子困兽犹斗,一些“激进人士”盼望发生动乱,或至少渴望将抗击盟军的战斗移往阿尔卑斯山的防守阵地,在那里进行最后一场英勇无惧的生死决战。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困兽犹斗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憾」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