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zhōnghuáng

口中雌黄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kǒu zhōng cí huáng

注音 ㄎㄡˇ ㄓㄨㄥ ㄘˊ ㄏㄨㄤˊ

繁体 口中雌黃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意思解释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
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出处: 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言论前后矛盾。

例子: 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 事物譬类》)

英语: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详细解释

【释义】

有如口中含著雌黄,能随时改正不合意的语句。见“信口雌黄”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信口雌黄”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信口雌黄”原作“口中雌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时代环境的动荡不安,道家老子和庄子的清静无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许多人都喜欢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每每在谈论老庄玄妙的哲理时,总能侃侃而谈,即使是讲错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说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随口改正,仿佛嘴里含了雌黄,随时改正,所以大家都称他是“口中雌黄”。后来“信口雌黄”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顾事实真相,而随口乱说或妄作批评。出现“信口雌黄”的书证如清・张云璈〈察吏行〉:“太守观察本切近,岂肯信口生雌黄。”

【书证】

  • 01.《文选・卷五五・论五・刘峻・广绝交论》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源)
  • 02.《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口中雌黄,言事而多改移。”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口中雌黄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