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容取人
意思解释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出处: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详细解释
【释义】
即“以貌取人”。见“以貌取人”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以貌取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以貌取人”原作“以容取人”。根据《韩非子・显学》的记载,春秋时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澹台灭明长相不俗,孔子几乎因此而以为他是个好学生,但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的德行才能与容貌不相称。而宰予谈吐不凡,孔子几乎因此而相信他是个优秀的好学生,但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的智慧才华与谈吐不相称。孔子当初对这二位弟子的仪表、言谈,下了与实际才能不相符合的误判,因而感叹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意思就是说:如果以容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就会像对子羽一样,产生误判;如果以谈吐来衡量一个人的才华,就会像对宰予一样,产生误判。后来“以貌取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以容貌的美丑作为认识、评断或任用人才的标准。
【书证】
- 01.《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源)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以容取人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