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gfēngyuè

光风霁月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guāng fēng jì yuè

注音 ㄍㄨㄤ ㄈㄥ ㄐㄧˋ ㄩㄝˋ

繁体 光風霽月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霁月光风,良辰美景,光霁月明

反义词 心胸狭隘

意思解释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
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出处: 宋・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例子: 胸无城府,光风霁月,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

英语: light breeze and clear moon(be benign and open-hearted)

详细解释

【释义】

霁月,指雨后的明月。“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青后的明净景象。#语本唐・无名氏〈楚泊亭〉诗二首之一。后亦用“光风霁月”比喻政治清明,时世太平的局面。或用于形容人品光明磊落。

【典源】

#唐・无名氏〈楚泊亭〉诗二首之一(据《全唐诗外编・续补遗・卷二一・无名氏》引)[1]

天垂六幕水浮空,霁月光风上下同。我向山头一[2]笑,楚人还望白云中。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2]舒:舒展。

参考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茫茫往古,继继来今,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风光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看破治须攦途,不出阴阳一理。

【典故】

“光风霁月”原作“霁月光风”。《全唐诗外编》中收有〈楚泊亭〉一诗,诗中以“霁月光风”形容雨过天青后,月色明亮,微风和煦的景象。后来“光风霁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雨过天青后的明净景象;亦用来比喻政治清明,时世太平的局面;或用来形容人品光明磊落。但也有人以为《大宋宣和遗事》方为此语之源。《大宋宣和遗事》之作者相传为南宋人,亦传为宋朝遗臣于元时所作,内容主要记述宋代徽宗、钦宗、高宗三朝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文字:“茫茫往古,继继来今,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风光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意思是说就历史来看,古往今来清明太平的日子少于黑暗动乱的,文风鼎盛的时候少于战乱频仍的。在此,“风光霁月”是用以形容清平盛世,与〈楚泊亭〉诗中的“霁月光风”语义不同。另宋代黄庭坚的〈濂溪诗序〉,文中亦用了“光风霁月”,文曰:“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则是以“光风霁月”称颂周敦颐人品之高洁,又是另一个引申的语义。

【书证】

  • 01.宋・陈亮《陈亮集・卷一八・启・贺周丞相启》:“长江大河,足以流(传)〔转〕墨客;光风霁月,足以荡漾英游。”
  • 02.宋・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 03.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使荆公得从濂溪,沐浴于光风霁月之中,以消释其偏蔽,则他日得君行道,必无新法之烦苛。”
  • 04.宋・丘崈〈鹧鸪天・陆海蓬壶自有山〉词:“陆海蓬壶自有山,光风霁月未应悭。但将歌舞酬佳节,却信阴晴是等闲。”
  • 05.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晚年愈精微愈平实,从严毅清苦之中,发为光风霁月。”

【用法】

语义形容雨过天青后的明净景象。

类别用在“气候宜人”的表述上。

例句

秋雨过后,一片光风霁月,正适合纳凉吟诗。

在这光风霁月的夜晚,独自漫步湖边,欣赏夜色,真令人陶醉。

过一会儿,乌云散开,皎洁的明月终于露脸,银光洒遍,原有的阴霾竟一扫而空;古人说光风霁月,正是如此景象。

语义形容人品光明磊落。褒义。

类别用在“品德高尚”的表述上。

例句

光风霁月的开阔胸襟,令人敬仰。

他的为人光风霁月,受到大家的推崇。

他人品高贵,光风霁月,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

周先生的人品高尚,胸怀磊落,有如光风霁月

老师经常勉励我们,待人处世要有光风霁月般的胸怀。

他那高尚的人品,有如光风霁月一般,值得我们效法。

一个人的胸怀如能光风霁月,行事坦荡,就不怕旁人蜚长流短。

造句示例

  • 宽以待人,无处不是光风霁月。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光风霁月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