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无补于事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wú bǔ yú shì

注音 ㄨˊ ㄅㄨˇ ㄩˊ ㄕˋ

繁体 無補於事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于事无补

意思解释

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用法: 作谓语;用于口语。

例子: 曹禺《日出》跋:“是与我有同样书呆子性格,空抱着一腔同情和理想,而实际无补于事的‘好心人’。”无补于事的详细解释折叠展开【释义】即“无济于事”。见“无济于事”条。【典故】此处所列为“无济于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无济于事”原作“无补于事”。北宋时,宰相王安石变法维新,以改革政治。在他实行的诸多新法中,有一项免役法,是以贫富为标准,将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级向政府缴纳“免役钱”,得以免服差役。而本来不用服役的,像是权贵阶级、仅有独子或女人的人家以及僧侣等,则须缴“助役钱”,政府即用此钱来募兵。当时的大臣刘挚

英语: be of no avail(be of no help)

详细解释

【释义】

即“无济于事”。见“无济于事”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无济于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无济于事”原作“无补于事”。北宋时,宰相王安石变法维新,以改革政治。在他实行的诸多新法中,有一项免役法,是以贫富为标准,将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级向政府缴纳“免役钱”,得以免服差役。而本来不用服役的,像是权贵阶级、仅有独子或女人的人家以及僧侣等,则须缴“助役钱”,政府即用此钱来募兵。当时的大臣刘挚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并针对这项免役法写了一篇文章给皇上。他认为这样的措施简直跟敛财没有两样,人民生活已经够辛苦了,负担也很重了,还要缴这种钱。他央请皇上多替人民著想,也多听听其他大臣的意见,因为近来常有官员因进谏遭到革职,他便问皇帝:“难道这些人的话真的一点帮助都没有吗?”原文的“无济于事”可能就是“无济于事”这句成语所本,指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出现“无济于事”的书证如《玉娇梨》第三回:“在学生固叨同年之惠,只恐此行无济于事,反辱了杨年兄之荐。”

【书证】

  • 01.宋・刘挚〈论分析助役〉:“尝切思之,近岁台谏官叠以言事罢免,岂其言皆无补于事欤?”(源)
  • 02.《荡寇志》第一一回:“你此刻官微职小,如何斗得他过,枉是送了性命,仍旧无补于事。”

造句示例

  • 你说你会干这事的,让我看看证据吧,光有良好愿望无补于事。
  • 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 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 这种方法,不仅对杜绝校车事故无补于事,甚至可能引发学校取消校车服务,由家长自行接送。

字义分解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无补于事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碑」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